【中国·山东故事】仙气之境,正气之方

新浪山东
关注
向往太白心中的“只挂云帆济沧海”,可想进三仙山亲自体验;
羡慕东坡居士口中的“挟飞仙以遨游”,何不入蓬莱仙岛一探究竟;
敬佩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爱国忠贞,为何不亲自瞻仰英雄之魂。
现在的我,对于蓬莱,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未至其蓬莱阁,向往之自由飘逸之气。
蓬莱最有名的神话是什么?恐怕家喻户晓,便是“八仙过海”。“八仙”中的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与何仙姑,可谓中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神仙。八位神仙不用舟船而凭自身法器、法力渡海的故事,也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歇后语形式被人们口口相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歇后语,铁拐李收伏蝗精度李吉、苏东坡访八仙等故事,则拓展了八仙过海文化的内涵,使其在民间的基础更加深厚。八仙过海的故事发生在蓬莱阁,虽然现在的我还没能够亲自去过仙境,但是,却十分向往八位仙人的本领,和自由洒脱的气概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霸气。人的一辈子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缺点。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固然好重要,那么学会欣赏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常言道:知足常乐,我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不断发扬光大,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时刻记得天生我才必有用。
虽未至三仙山,向往之海市蜃楼绝美背后的真实。
说到蓬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海市蜃楼”,这一奇景至今仍常在蓬莱出现,仅1980年到2011年就出现了六次。海市蜃楼其实很多地方都曾出现,却恐怕都不像蓬莱那么有名,更没有像蓬莱一样演绎出一整套神话体系,并传承千古、四海名扬。中华神话起源于昆仑山,蓬莱神话的源头则在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史记》和《汉书》记载在渤海中,其中有仙人和长生不老药;《山海经》描述为宫室都是金玉做成,鸟兽都是白色,一眼望去如同云彩。“三仙山”其实存在于海市蜃楼中,从战国时开始,古人眼有所观、情有所感、心有所慕、思飞天外,才构筑出这美轮美奂的神话。这是蓬莱神仙文化高逸超凡的一面。
我们赞叹海市蜃楼的同时,该想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呢?真真幻幻,实实虚虚。走在生命路的两旁,我们怎么面对这些似幻之事呢?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宇宙人生还是社会人生,只有脚踏实地是恒古不变的真理。海市蜃楼是绝美的,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给人以震撼的。可是它毕竟是虚无的,是不可感的,是你不能握在手里的。绚烂归于平淡,一切都会是一个苍白的底色,这才是真实的。即使再美好的事物,也不可能永远如此。要相信,外在的华美,震撼,可有可无,而内心的充实,淡定必不可少。
虽未至英雄之墓,向往之爱国忠贞。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看到这些介绍,我的心中激愤不已。我们应当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华夏民族绝不允许外敌来犯。绝不允许损我国土一丝一毫。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极好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心中有一腔热血。
少年自有 少年狂 身似山河 挺脊梁
敢将日月 再丈量 今朝唯我 少年郎
敢问天地 试锋芒 披荆斩棘 谁能挡
世人笑我 我自强 不负年少
少年自有 少年狂
心似骄阳 万丈光 千难万挡 我去闯 今朝唯我 少年郎天高海阔 万里长 华夏少年 意气扬
发愤图强 做栋梁 不负年少
是的,蓬莱是中国“东方神话之都”;是的,从秦皇东巡求药到汉武御驾访仙的地方都是蓬莱;是的,白居易笔下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是它;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是它。
它就是寻梦的地方,一个一身正气,飘带仙气的地方。它就是蓬莱。
(文章作者:刘韩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