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山东旅游

【中国·山东故事】蓬莱八仙传说(8篇)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钟离点石把扇摇

民间八仙的形成和传播,历史久远,与元代盛行的道教“全真教”有很大的关系,全真教首王嘉,自号重阳子,也就是王重阳,他奉吕洞宾为个人师祖称为“纯阳真人”,但他又觉得这位唐朝书生不够阔气,不显仙脉,本领不高,所以给吕洞宾安排一位师傅,汉代的钟离权,称之为正阳真人,而正阳真人又是从道教鼻祖老子的徒弟“华东少阳君”那里得到真传。八仙中的两位就成了全真教的祖师,随着金真教得到帝王的扶持而势力大长,信徒渐多,八仙这个班子也渐渐成的成了气候。

钟离权是汉代的一位将军,他的哥哥叫钟离简,是位中郎将,他们的父亲钟离章,也是一位大将军,因为北征匈奴有功,封为燕合候,根据《列仙全传》和〈历代神仙通览的说法,钟离权将要诞生之前,有一位巨人到伙,自称是上古的神农氏,应当托生于此,说罢就大踏步走入卧房。这时候,卧房里光如烈火,一位大仙就降生了。他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他与常人不同之处就是,生下来接连七天不哭不食。然后跳起大声叫道:“身游紫府,名出玉京”。紫府和玉京是玉皇大帝的宫城,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宣告自己是上天的神仙。后来这位少爷长大了,当上了谏议大夫,朝廷见他奇才神勇,就让他挂帅西征,他带两万士兵开赴前线,被羌人杀得一塌糊涂,钟离权落荒而逃,迷失了方向,找不着道路,在密林中遇到一位和尚,领他进一所庄园,说道:“这是华东先生成道的所在,将军可在此休息。”于是钟离权回心向道,华东先生传授给他长真诀和火符内丹,接他他又得到王玄甫传授的生生诀,在崆峒山还得到了玉匣秘诀,于是成了仙人。后来经过太上老君的推荐,被玉皇大帝封为太极左宫真人。

拐李先生得道高

李铁拐又被称为“铁李”、“铁拐李”。李铁拐大名叫李元中,有人说他叫李凝阳,还有说他叫李孔目,更有人说他叫李洪水,小名叫拐儿,云山雾罩,莫衷一是。他生长的时代更是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隋朝人,一种说法是唐玄宗、代宗时代的人,《列仙全传》里又说,他曾与李老君交往,是春秋战国时人,《历代神仙通鉴》里说,李铁拐本是原古的神祗,曾经在黄炎之前当过人王,有些事本来就难一说清,假如世上真有那么一个姓李的拄着拐杖的话,估计最早也不会超过隋唐两代。乞丐也不会有“元中”的雅号,至于凝阳,不过是道士们顺着正阳、纯阳编下来的,与乞丐无干。关于李洪水,是根据《续文献通考》记载的几句,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为人所贱,后他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

据说,李铁拐长的很魁梧,虽善修炼术,但未得道。后来跟随老子和宛丘先生学道,隐居屺山的岩穴之间,有一天他接到老子的请贴,请他一起去游华山。他便把躯壳留在洞在元神出壳。临行前对一个新来的徒弟说:“如果七天我的元神不回来,你就把的尸壳焚化。为什么要焚化呢?据说人的魂藏在肝里, 魄藏肺里,元神出游时,魂要跟着,魄却留下看守躯壳,过七天元神不返,躯壳就要腐败。到了第六天徒弟的歌跑来送信说是他母亲病危,让他赶快回家。这徒弟恪守师命,又坚持了一夜,到了第七天师傅还未回来,一直到响午,徒弟等不及,一把火烧了尸首,跑回家尽孝道了。到了傍晚,李拐儿才赶回洞府,但出来进去不见躯壳,只好自认晦气了。

李拐儿没有魄和躯壳,飘泊无依,已经有流落街头的乞丐模样了,这时他见到一处空屋中有一具饿殍,他便慌不择路的从烟囱门当中钻了进去。附了饿殍的身,跳起来又觉得不对劲,这下才知道,饿殍是个跛子。再到水边一照,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形极丑恶。惊讶之间,只见身后有人拍手叫道:“草脊茅檐,窗毁柱折,此室陋甚,何堪寄寓。”李拐儿回头一看,原来对面是老子,他急忙想把原魄跳出,老子制止道:“真道应在表相之外求得,不可只看相貌。只要你功行圆满,便是异相真仙。”这一篇陋室铭说是李铁拐不想换身了,老子便给他一只金箍束住乱发,又给他一根铁杖拄着瘸腿,他用两手揉眼,把眼框揉得像两个大窟窿,于是自号李孔目。人们对他表面上的这一特征,不如对他那一条拐腿注目,所以便叫他拐李了,后来王皇大帝不以貌取人,封他为上山。

李铁拐是怎样进入“八仙”班子的呢?看他一副又黑又瘦,又丑又拐的样子,正好和整天笑哈哈的胖子汉钟离是一对,于是有文人便找到了借口,说那个度化李铁拐的东华先生就是铁拐李,然后又加上一句玉皇大帝给铁拐李的封号就是东华齐阳启元帝君。对这个显赫的封号,老百姓不大关心,倒对他那副乞丐样子觉得亲切,让他拄着铁拐,背着葫芦串,游历人间,解灾救难。

洞宾背剑青风客

吕洞宾名叫吕岩,唐代懿宗、僖宗时候人。古书上关于吕洞宾的传说不少,但都是宋代以后,传奇小说〈枕中记〉里面的故事都是人们熟知的“黄粱一梦”。那里面的老道士叫做吕翁,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吕翁说成是吕洞宾。

吕洞宾是八仙当中的核心人物,民间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传说何仙姑只是吕洞宾的门徒,至于曹国舅则是吕洞宾和汉钟离共同渡化来的,一度与八仙有瓜葛的刘海蟾,其实也是吕洞宾的门下北子,还有汉钟十试吕洞宾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第一试,汉钟离对吕洞宾说:你的骨节未完,志行未定,若要成仙,还要等几辈子,说完就辞走了。洞宾怏怏而归,回到家一看,家里人全死了,洞宾毫不悲戚,就去买棺材,再回来一看,家人都安然无恙了。第二试,洞宾到市场上卖东西,价格说定,买主反悔,只肯出一半价钱,沿宾并不争执,连那半钱也不要了,仍下货物就走了。

第三试,洞宾元旦出门,门口一乞丐要求施舍,洞宾给他钱和物,乞丐仍索求不止,洞宾面无怒容,乞丐拔刀相向,洞宾索性敞开胸怀让他刺。乞丐大笑而去。第四试,洞宾夜中读书,忽然来了个绝色美人,仪态万方,调戏百端,洞宾硬是坐怀不乱。第六试,洞宾家遭动难,无以为生,忽发现很多金子,便以土掩埋之,一无所取。第七试,洞宾在市场买到一些铜器,回到家发现全部变成了金子,于是他寻访到了卖主,并且全部退还。第八试,洞宾在市场上遇到一个卖药的道士,自言食了他的药十日内必死。吕洞宾吃了居然无恙。第九试,洞宾外出正赶上春潮泛滥,乘舟渡河,行至河心,风涛掀舞,吕洞宾端坐不动,置生死于度外。第十试,洞宾独坐一室,忽然有无数鬼怪,有的打他,有的杀他,洞宾不为所动。又来了几十个夜叉,押着一个血淋的死囚哭嚎着:“你前世杀我,现在要偿我的命。”吕洞宾喊道:“杀人偿命。”索刀寻绳,准备自尽,忽然空中大喝一声,诸鬼匿形,从天上降下云房先生汉钟离。

以上这些所谓的洞宾十试故事,明显受了一些佛教故事的影响,这些内容就是考验吕洞宾的身心是否消除六根,一切皆空,经过了这么一套戏般的试验后,汉钟离才正式接受洞宾为徒。传授了灵单妙法,给他吃了仙丹,又教给他火龙真人的天遁剑法。吕洞宾得道后背着青风剑,游走天涯,为民降福去灾。吕洞宾曾到宋家岭看到有妖孽作崇,便在此处修了一座塔以镇妖避邪,使妖孽从不泛滥。因此留下“塔山”。

果老骑驴走赵桥

比起前面两位神仙来,张果老的真实性就大的多了,张果老历史确有其人,关于张果老的事迹曾经载入《唐书。云使传》当中。关于张果老的最早载见于唐人李元《独异志》中故事。张果老先生不知岁数,出生于刑州。被唐玄宗接进宫中,甚是礼敬,问他什么都知道,当时宫里有个道士叶静能,玄宗问他:“果老何人?”。叶静能答曰:“我知道,但我说完就得死,所以不敢说,如果陛下能哀求果老救我,我就能活。”玄宗答应了他,叶静能道:“张果老是天地初分时的白蝙蝠精。”说罢七窍流血倒在地上。玄宗便恳求张果老救活他。果老说:“这孩子太饶舌,不惩罚他,天地间的事都被他搅坏了。”玄宗一再恳求,果老用水喷他的脸,使他复生。《独异志》里面讲怪事琐闻,张国老是与天地同生的白蝙蝠精,道行不小。叶静能居然能看穿张果老的本相,可见他的本事也不小。然而一个装死,一个弄鬼,只有玄宗做了呆鸟,以为遇到了两个活神仙。

张果老本名叫张果,所以在后面加了个老字,那是因为他的年岁大的离奇。早在唐朝年间,他就自称数百岁了。据说唐太宗、唐高宗都曾经请他入朝,他摆着架子不肯出山。武则天又请他,这一次,张果老放下架子出山。但走到半路上中暑死了,而且尸首很快腐烂生蛆。武则天也未见这人间的活神仙。到了唐玄宗时代,张果老又一次出现了。关于张果老死而复生的事情,当然是被传的神乎其神。

据说,唐玄宗看见张果老这么老时,曾怀疑他不是神仙,于是问道:“先生是得道之人,怎能老成这般模样。”张果老答道:“我是齿摇发疏时才得道的,只有这副模样了,陛下看着不顺眼,那不如把我这几根头发,几颗牙龄全除掉吧!”说着三把二把揪光了秃发,又敲掉了残牙,玄宗正在惊讶,张果老却变成了一个青发皓齿的少年。据说,唐太宗因为相信了他的话,居然决定把自己的女儿玉真公主嫁给他。愈发离奇的是,张果老不愿当附马,婉言推辞了此事。

在民间故事里,张国老为了显示自己不同流俗,倒坐在驴屁股上面,这一形象也成了典型的艺术形象。当然,张果老的那头驴不是人间凡驴。根据《太平广记》,这一头驴子是用一张白纸剪出来的,不用时折起来放在箱子里,这头驴不用吃草,不用掏牲口圈。用时用水一喷,化为一头白驴,一天可以行万里。

关于张果老的故事当地流传甚广,我们碑廓的来历即与张果老有关。鲁班修造赵州桥竣工,在桥头夸下海口,什么样的车马都无损于桥,张果老令毛驴驼华、衡二山行走赵州桥,结果没有压垮赵州桥,反而把驴累坏了,回来就死去,就在莒南县的马家坊剥了驴皮,到碑廓卖肉,一天卖了一百余锅,还没有卖完,第二天去赶十字路集。张果老在此卖仙肉百锅到处流传,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百锅,后演变成“碑廓”。碑廓这个地方之所以人杰地灵,就是沾了张果老的仙气。

仙姑敬奉长生酒

百姓为何把一个女巫婆叫做仙姑,据说是广东增城人。何仙姑的父亲叫何泰。仙姑出生的时候顶有六毫。就是说何仙姑出世时头顶有六根特别突出的头发,这种异相比较令人费解。一直到何仙姑长到十几岁的时候,遇到一个道士,送给他一只桃子,并对她说:“吃了这个桃子,会羽化成仙的。何仙姑吃了,从此不饥不渴,能够预言吉凶。有了这个本事,何仙姑当起巫婆来了。还有一种说法,何仙姑住的地方叫云母溪,他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梦见神人教她吃云母粉,可以轻身不死。她照着做了,于是常往来山谷之中,朝出暮归。回来时总要带些山果给母亲吃。现代人可难会认为吃云母粉一定是得了什么病症。在那个时候硬是被人当成了仙姑。早在武则天临朝的时候就听说了仙姑的名声,派使者召她进京,没想到,走到半路上她却突然失踪了。

广东有何仙姑,福建、浙江、安徽、广西也都仙何姑,故还大同小异。古时候,乡村民间女巫不少,唐朝初年这个赫赫有名的女巫,后来被说成何仙姑,吃桃和吃云母石的事也搬出来,等到吕洞宾传说风行天下的时候,有人就把何仙姑和他扯到了一起,说送给何仙姑桃子的道士就是吕洞宾。何仙姑就是借着这层关系加入到八仙行列中的。何仙姑的仙酒能给人们祛病养颜,延年益寿。

采和瑶池品玉箫

关于蓝采和的记载,甚至比纯阳祖师的历史还要早一些,早在五代的时候,南唐沈汾写的《续仙传》当中,就详细的记录了他的行状。蓝采和是一个真正的乞丐,经常穿一件破蓝衫,腰上系一条三寸窄的破带子,一脚著靴,一脚光着,手里拿着讨饭用的拍板。蓝采和手上的板大得三尺长,唱着曲子,沿市街乞讨。篮采和生性机敏,别人问他什么,他随时能编出一串说词,回答诙谐,让人捧腹。不论是蓝采和走到哪里,就会有一群孩子跟到哪里。蓝采和落魄似狂,他讨到一些钱便用绳子串起,拖着在地上走。钱散落了,他也不回头。碰到穷人就送给人家。有时喝醉了,便会唱道:“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日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园生白波,长景照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这曲子就是有名的“神仙味”。据民间说法,蓝采行止不定,周游天下,虽然闲人游历,但蓝采和面容总是不变,总是蓬头垢面,年岁不好估算,民间以为这是一种黑颜永驻的长寿仙术。到晚年,蓝采和来到濠梁,也就是今天的凤阳,安徽凤阳一带地方,蓝采和平在酒楼上唱的昏天黑地,忽然天上传来一阵云鹤笙箫之声,于是蓝采和随着音乐飘到了半空中,从天上云中间扔下了自己的破衣烂衫和拍板,然后就冉冉飞上高天去。从此不归。八仙为蓝采和彻底改变了一下身份,这个蓝转化成花篮,采和转化为采荷花,蓝采和就是挎着花篮采荷花象民间小姑娘的样子。你看,以戏曲舞台上蓝采和还是一身小女旦的长相打扮。蓝采和吹着玉箫,为民间排忧解难,为民间事带来欢乐与温馨。

湘子花篮献盘桃

关于韩湘子成仙的故事,见于北宋刘斧《青琐高议》一书。韩湘字清夫,是韩愈韩文公之侄,幼长于韩文公门下,后来韩愈问他学问,他就执笔写下一首诗,其中有“一壶藏世界,三尺斩妖邪,解造梭巡酒,能开倾刻花”的句子。这梭巡酒就是一梭巡间便可酿成的酒,倾刻花是一转眼便能开放的花。这两套法术,成了后来韩湘子故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韩愈又问:“你怎能夺造化之功,让花随便开放呢?”韩湘回答:“此事甚易。”当时正在开宴会,韩湘到土置于盆内,用竹笼盖上,发巡酒的功夫,把竹笼打开,盆中已开花两朵,类似世上牡丹,只是比牡丹略大而艳美的花朵。韩愈仔细一看,见花朵上有小金字,分明可辨,便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篮关马不前”的联诗。韩愈不明白诗里的意思,还哂笑一番说:“这不过是一套幻术。”韩湘回道:“这诗以后会验正的。”然后便告辞远去了。

韩愈遭贬时,已在途中,凄凉疲惫的时刻忽然有一个人出现,此人正是韩湘,韩湘对韩愈讲道:“您还记得往日的一些诗句吗?那些句子是预言今天的事情的啊。”韩愈再一次问了身边的地名,叫作蓝关,于是相信韩湘是一位仙人。韩湘临别时赠韩愈一首“举世都为名利役,吾今独问道中醒,他时定见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这着诗中“冲破秋空一点清”在后来韩湘子故事中得到发挥,说韩湘子的前身本是一只得道的青鹤,与一只老猿为侣,逍遥于山林之中。后来他们求见吕洞宾,吕洞宾给了他们两枚铁丸说:“你们吃了可死去,然后转为仙。”老猿不肯服铁丸,而青鹤吃了,投生人世成了韩愈的侄子。后来吕洞宾说话算话,又把韩湘子渡为仙人。韩湘子不管上哪,手里都要挎个篮子,他的篮子里什么都有。

国舅手执云扬板

八仙当中,最令人费解的就是这位曹国舅,因为这位当朝皇帝的小舅子并无仙风道骨,是一个无法无天的花花太岁,居然位列于仙班。有一种较体面的说法是,曹国舅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大兄弟,他还有个弟弟叫景植,是个依权势,恣意妄为的坏蛋,皇上经常训诫他,可他有毫不悔改,后来两位国舅非法杀人,被包公审治服法。大国舅因此良心发现,隐居山林,矢志修道。有一天,汉钟离、吕洞宾云游至此,问葛巾野服的曹国舅:“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大国舅回允:“养道。”“道在何处?”洞宾又问,国舅指了指天。洞宾又问:“天安在?”他又指了指心。钟、吕二位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认识本来面目啦。”于是授以秘旨,令其精炼。

八仙形象当中,曹国舅一副隐士打扮,身着红官袍,头带纱帽,脸上花白,活生生一副小丑知县模样。人们只把曹国舅当成一个可笑甚至可爱的小丑,至于他高贵的门第早已被淡忘了。

(文章作者:卢立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