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山东旅游

【中国·山东故事】拜谒铁公祠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此刻水绿天蓝,恍若岁月铺开了纸砚,正在等待泉城落笔,为静坐在大明湖畔铁公祠的那位大明尚书写下一篇祭文。

阳光清澈如洗,毫无保留地勾勒出泉城的一笑一颦,不知是否在刻意比对敛入铁公祠的那个济南。那是铁铉的济南,在大明湖的涟漪里酣睡了数百年,直到铁公祠筑起,便陪着这位大明尚书一起在祠中静坐。

岁月风飒飒。大明湖拥了泉城的古今。总有一道涟漪设置的线索与铁铉有关,或直接或迂回地指向六百年前的济南。其间有焚烧了良知的战火狼烟,有埋葬了风雅的淋漓鲜血,这一切都在重新淬炼一个书生的人格形象,这个书生就是铁铉。

安坐在铁公祠里的铁铉仪态威严,肩上仍然担着六百年前的忠烈。当年那个从河南邓县走出的文弱书生,正是凭借这忠烈死守住岌岌可危的济南城,扼住了叛军燕王朱棣的攻势。

战乱狂涛般汹涌而来时,身为山东参政的铁铉,正在尽职尽责地为朱允炆派出的平叛大将军李景隆督运粮饷。然而李景隆绝非良将,他与朱棣几次交战后便吓破了胆,率先弃城南走,结果致使冀鲁多地守军或逃或降。溃败的兵士如丧家之犬,仓皇不知去路,济南的铁铉收留了他们。

熟读经史的铁铉,曾因善断狱案蒙明太祖朱元璋赏识,赐字“鼎石”。或者冥冥中确有天意,朱元璋为孙子朱允炆觅得的这块“鼎石”,果然在建文帝江山危急时刻竖立成中流砥柱。

燕王的大军包围了济南。书生铁铉正是在这最惨烈的战火中完成了他生命中的蜕变。

铁铉与都指挥盛镛歃血为盟,约定死守城池。血写下的誓言,往往最后要用血来捍卫,但这温热的鲜血却会滋养出尘世最让人动容的花儿。

济南城久攻不下,燕王决意掘开黄河大堤,水淹泉城。在此危急时刻,铁铉巧施诈降计,诱燕王单骑入城,结果朱棣骑马进城时险些被城门上坠下的铁板活活砸死。仓皇逃回大营的燕王怒火中烧,准备用火炮轰击济南城,可是当他的兵士把大炮推到城下时,却看到铁铉不慌不忙地命令兵士在城头上竖起了朱元璋的牌位……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的燕王,借个胆子也不敢再下令攻打济南了,就算气得吐血也只得择机撤兵。然而早已摸透朱棣心思的铁铉,则与盛镛率兵出城追击,杀得朱棣落荒而逃,一举收复了德州。

堪称完美的济南保卫战,在历史天空下凿出了铁铉那尊英雄雕像。但给这尊英雄雕像镀金的,依然是明成祖朱棣。

铁铉的济南成了朱棣的噩梦。直到朱棣称帝后,才设计取了济南,并俘获了铁铉。成祖已南面称孤,似乎定要让铁铉北面称臣才可雪当年济南之耻。但铁铉依然是朱棣的噩梦,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却有着大明王朝最硬的骨头,即便一代帝王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令其屈服……

朱棣杀死了铁铉,据说割了铁铉的耳朵鼻子,把他扔到油锅里烹了。人世间最惨烈悲壮的死,落在后人眼中却光照日月。朱棣最终未能征服铁铉,但铁铉却征服了朱棣,史载明成祖 “日对群臣言,每称铉忠”。这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征服,哪怕对其恨之入骨的敌人,也会被这种人格力量震慑。只活了三十七岁的书生铁铉,用整个生命散发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尘世所有人的心底,其光芒甚至已穿透古今。

当年明月在他的《明朝那些事儿》中,称铁铉为一代名将。一个文弱书生与一代名将,仿佛隔了天堑,但铁铉凭借他的赤胆忠心与聪明才智,却在这两者之间搭起了桥梁。铁铉以一代名将的雄姿伫立在历史深处,与大明风月融合在一起,铸就了高耸于济南天空的一座丰碑。

“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悬于铁公祠正门处的这副楹联,一字一词都是慨叹与悲壮。大明湖依然是大明湖,那个风云激荡的王朝却没了踪影,而安坐在祠中的铁铉那铮铮铁骨,已然轰鸣为远逝王朝的绝响,成为尘世间忠烈精神的载体。

遇到铁铉,是济南之幸。济南这座泉水涤荡的城市,骨子里自有一种浩然之气,而铁铉则给它注入了坚硬与刚烈。晚清鸦片战争的阴影曾落在济南,列强先后于泉城设领事馆,开办银行、商店、教会、学校、医院,妄图把触须刺入泉城的肌体。而拥了铁铉铁骨的泉城又怎会屈服?朱红灯,山东义和团首领,呼喊着“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在济南城乡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囯运动,给中国近代史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亦给大明湖畔的铁公祠添上一块基石。紧接着,民国的水流滚滚而来,济南共产党人向着暗夜发出呐喊,把反帝反封建革命推向高潮,并在抗战爆发后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用生命和鲜血来喂养铁铉的忠义之魂……

大明湖澄澈如镜,波光里的铁铉已然化作清流,彻底融进了济南的灵魂深处。如此温婉的水流,由趵突泉喷涌而出那一刻,昭示出的正是这座城市的底蕴与风骨。

傲岸铁公祠!

(文章作者:王利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