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最美乡村——上九村

新浪山东
关注
一个周末,我们两家人带着孩子寻访邹城最美乡村——上九村,踩着千年历史的山路上行,树荫蔽日、鸟飞蝉鸣。古朴自然的院落或隐或现于道路两旁,山势蜿蜒、曲径通幽。鸡、鸭、鹅在院落里纷纷打着招呼,还有马、牛、羊等牲畜吟唱着欢迎曲,狗儿畅快地“汪汪汪”叫着,猫儿在石墙上侦查巡视,兔子则一蹦一跳躲藏着,这里是它们无拘无束的领地,我们叨扰了人家的安宁。
突然,彤彤发出一声惊叫,她拿一根清草喂给大鹅,而不明好意的大鹅反把她当做“敌人”,扁扁长长的红嘴巴扭住她的胳膊不放口,我们吓唬它,用树枝扫打着地面,大鹅不为所动,这时,从院子里走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摸摸大鹅长长的脖颈,大鹅一下子张开大嘴,放过了彤彤,带着骄傲的神情昂首而去,可彤彤的胳膊上留下了两排鶽迹,老奶奶说:“孩子,鹅能看家,见生人就这样,我给你擦上草药就好了!”
跟着她进到院门,院子里有缸有瓮,石桌石凳,墙上挂着干辣椒、蒜头、白菜干、豆角条,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物事。堂屋内的空间很窄小,几把木质的小凳子随意摆放,除了条几、八仙桌、太师椅之外没有其他家具,房梁上挂着小时候常见的篮筐,里面一定是最珍贵的家藏。地面不是木头,不是瓷板,而是长时间踩踏成的硬土,这不就是脚踏实地的由来吗?老奶奶从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瓷葫芦瓶,打开红绸布塞,倒出一点红色的药液在手心,然后抹在彤彤的伤口处,彤彤只觉得一阵凉飕飕,瞬间不再有疼痛的感觉。
老奶奶笑着说:“这是山上老药铺留下的秘方伤药,皮开肉绽也只一次!”
“谢谢老奶奶!”彤彤感激道,看着精神矍铄的老人家,我好奇地问:“您老今年多大岁数了?”
“九十一了!这个村,最大的老姐姐早超过一百岁了!”说着话她从内间拿出一个簸箕,里面是黑乎乎的小豆豆,让道:“黑枣,吃点尝尝,好吃就拿些回去!”酸酸甜甜的黑枣带有岁月痕迹侵入的感觉,我们便装了一些在旅行包里,悄悄留下一百元钱在簸箕的边上。
一个小插曲之后,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着整个村落,修旧如旧的改造方案让上九村人文景观特色鲜明,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手工、根雕不再隐藏在农户家中,肆意地冲击着游客的眼球,有着“拉魂腔”之称的柳琴戏借助现代音响设备动人心魄。
蜿蜒的山泉被石岸归整,两旁有台有凳有亭,水中有景有鱼有虫,白发渔樵垂钓平湖,伉俪情侣牵手山路,纯真垂髫嬉戏桥头。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蝶飞蜂舞、锦鳞游泳,睢园绿竹、溪流淙淙,柔荑纤纤濯衣浣纱,莹莹玉足挑水弄漩,水波粼粼遐思万千。于此场景,让人不免想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畅怀怡情之词句。
夕阳西下,我们投宿在一家“农家乐”,女主人做手擀面,男主人磨豆浆,一个和孩子们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摘菜,爷爷煎炒烹炸,奶奶烧火生灶。马齿苋、苋菜、金针菜不出院落便可寻觅,黄瓜、西红柿洗洗直接装盘,笨鸡蛋炒出的香椿芽好像被裹在黄金甲中。
饭后,沏上一杯竹尖茶,老人讲起山村的历史:“这个村始建于北宋年间,此村有一山泉,常年清流,泉旁有一古松,苍劲挺拔,因此取名古松村,元初改为段山庄,明洪武年间郑、聂、满三氏由山西迁来定居,因周围有大小九个山头,故取名为上九山村……”白天我们已经见到了保存良好的磨房、豆腐坊、酒坊、药房、小饭庄等,还有写满故事的六合院、萧龙溪进士院、古代学堂,再听着上九村的历史传承、美丽传说、动人故事,对它更是情有独钟。
圆圆的月亮挂在枝头,院落里欢声笑语,店主人摆设小戏台,全家人分角色唱起韵味十足的柳琴戏,萧筝声响巷中,引来村民和游客蜂拥而至。远离城市的纷嚣,我们享受着千年历史的古腔古调,任时光悄然流淌。
月色已浓,整个山村慢慢静了下来,睡在古老的木雕大床上,美妙的山村夜晚,轻轻的风声和虫儿的窃窃私语走进了梦乡。
……
(文章作者:邵云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