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大美齐鲁,好客好风光

新浪山东
关注
小时候的夏夜,外公常与我在庭院里乘凉,他年轻时当过兵,走过了山东不少地方,常对我说,“我们在山东,这是很美的一个地方。”我那时什么都不懂,只会问:“有多美呀?”外公望着天上的繁星,说:“山、水、墙垣、物、人,美不胜收……”微风吹来虫鸣的声音,飞蛾在门前橘黄的电灯下“扑棱”着翅膀,星星离我们很近,我伸手做出抓星星的样子,对外公说:“我觉得这就很美呀!”外公便笑了起来。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外公回想时的眼神,似乎他眼中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后来,我在外公家墙上贴着的地图上用笔把山东的轮廓勾勒出来,暗自想,一定要走遍这片土地,看看外公口中的美到底是有多美。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上学后背到这首唐诗,心想:齐鲁不就是山东吗?这首诗说的是山东的哪里?便急忙找来注释看,原来“岱宗”即是泰山。久闻泰山为“五岳之尊”,传说盘古化头颅为东岳,加上杜工部荡气回肠的描写,便更加坚定了要去泰山一览的想法,看凌空巍峨,茂林满山,云吞雾吐,山道陡斜,在昼夜的交叠点登上山巅,看日出喷薄,那抹红一定染红了整片东方的天空,云海玉盘,黄金河带,最后遥望西边,夕照的晚霞映衬山石绵延。古有帝王朝拜心怀敬畏,风骚诗客赞还承志,今世人可见“五岳独尊”,也可一抒胸臆。
心念一位长者,从电视上常听的一句话开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那位长者双手交叠,面露和善与智慧,温良谦恭,那便是“万世师表”孔子。在曲阜那座古城,三孔之地朴实而神圣。有幸已去参观,青砖厚重的道道古墙,盘绕遒劲的参天古树……没有故宫红墙黄瓦的气派恢弘,却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进去之后,便置身书卷的浓郁之息与儒生的稳健礼仪之气中,自己仿佛也变成了求知的弟子,每迈过一道高高的门槛,仿佛都是后世弟子身心肃穆地涤洗。外公说的墙垣便是三孔吧,但其用美不胜收来描述终有不妥,这里是文化的延续。
我也向往山东的海,在地图上,我用手指划着山东的海岸线,那么绵长,波涛汹涌或平静温和,蓝天白云,沙滩贝壳,外公说早年他在青岛当兵时,第一次见到青岛的海,湛蓝色的海面,生机而又壮阔。很多年以后,北京奥运会,青岛成为帆船赛场,如今又举办了上合峰会,那片海,扬起包容与创新的的风帆。北方一条蓝色的粗线在山东与大海相交,那是黄河,这条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在山间奔腾波涛,在中游百折千回,在革命的红色之乡、石油的富庶之地——山东东营静静融汇海洋。游玩回来的朋友对我说,那里三角洲的湿地是鸟类的天堂,天鹅轻盈曼妙,水面在落日的余晖下闪着金红的波光。
前些年有一部电视剧《北方有佳人》,以老济南为背景,那里家家户户随处可见喷冒的泉水让我觉得十分新鲜好奇。济南以一河、一湖、三泉、四园闻名,但济南——泉城,其精彩与内蕴远远不只于此。商业的繁荣、都市的时尚,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城市的发展,但难能可贵的是可以体验古城的气息。泉水的灵动与温柔、别致的建筑小品,远处依山的城楼仿佛依旧敲着晨钟暮鼓……“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豪放爱国的稼轩,温婉的千古才女李清照,武勇的秦琼,齐白石的第一位弟子李苦禅大师……文人墨客,才气四溢。这就是济南。
游在山东,自然要吃在山东。外公有一道拿手菜是糖醋鲤鱼,汁要熬得刚刚好,鲤鱼最好是河鲤,成品外看金黄晶莹,尝起来外焦里内,酸甜鲜香,后来我知道,这道菜是鲁菜的经典菜。鲁菜中国是四大菜系之首,今年还隆重地登上国宴招待四方来客。“周礼尽在鲁”,鲁菜在周代就有宫廷风格,后向“庄园菜”过渡,民族大融合又使得鲁菜变得多元,而山东本身的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又为鲁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材来源。很多外省的同学跟我开玩笑说:“在来到山东上学之前,以为你们吃的最多的是煎饼卷大葱。”但是在这生活了一阵后,却被这里鲁菜的汤汁的浓郁、菜品的鲜美、精湛的做工深深折服,最能表达的当是四个字:回味无穷!
我还记得外公常哼的《沂蒙山小调》,“人人都说哎沂蒙山好”,也常听他打着拍子跟着电视里唱“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山水之间,是风光,是老一辈人的红色革命情怀,也是青年的爱国教育基地。南山风景区的主题公园使人们畅玩其中,而其中宗教的魅力,历史文化长廊展现鲜活的文化:刘公岛裹挟这大海的热情,同时也让人回望清末那一段沉痛的被殖民历史;“人间仙境”蓬莱阁,登高望远,飘然沐风,也有戚继光故居守望一方……
要说游山东时别具一格的地方,那便是每一处都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我期待有一天能将外公口中的“美不胜收”化为足迹,走遍山东,把握这片齐鲁大地沉稳有力又创新跃动的脉搏,欣赏他的每一处风采。当年水泊梁山广招各界英豪,豪爽大气,时代变迁,不变的却是从古至今,山东人爽朗待客的风格。好客山东,你期待的样子他都有。
(文章作者:窦一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