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山东旅游

【中国·山东故事】阿秀的思念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家乡”是根深蒂固在每一个人心中最亲切的词语。对于那些离开家乡的游子,对于乡愁,更是有一种亲知的经历。我曾幼稚的问出门在外的哥哥:想家就是想念亲人吗?还是想念家乡这片土地呢?他说两者都有。曾有无数次在梦中,魂牵梦萦、牵肠挂肚,深深地令远在他处的游子饱受这种思乡的苦楚,对于他们而言,乡愁,更是一种解不开的情结。

且不说家乡的美丽,如今在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努力下,祖国到处呈现白云蓝天的美丽景象,人工合成的奇异景观也大都不尽相同。于我而言,家乡是一本“巨著”,载有无数使我感慨、令我冲动的故事的地方。当然,也有童真童趣、有欣喜也有憎恶和仇恨。套用微信群友的一段话:“容易幸福的人都有点儿健忘,遗忘已经过去的坎坷和委屈,把更多的精力用来记取眼前的快乐和未来,也许会出现曙光。这不但是感恩生活,更是让自己过的好一点的方式。”或许我就是这样幸福的一个人,对于过往的种种不快,总是在短时间里失去记忆,而那些高兴的、使我感动的事情,总能时常萦绕在我心头。

记得我曾跟一位好友提起:我的心情就像是一把大筛子,总会把过往不愉快的事情筛除出去,唯留一些美好永远铭记。正是怀有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今天我把那些隐约还能记得的一些家乡的事说给你们听。我知道,那些感动我、令我冲动的故事啊,总有一天也会被时间所淹没。所以,趁现在。

阿秀本人我是没有见过的,她的故事是从外婆那里听来的。

外婆是个很健谈又很乐观的人。她裹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在如今的人群之中已是十分罕见。现年92岁的她,早已背驼腰弓,站立起来也不及我胸膛的高度,却依然面如桃花、肤色红润。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小辈惊叹。经常听到阿姨们说:待她们这个年纪,如果能有外婆一半好的身体也好呀!

小时候的我,是听着外婆的故事长大的。她讲的故事不是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而是她自身的亲历。比如她每次在临战前去前线探望外公的所见所闻;比如她谈论外公在孟良崮战役如何负伤又如何脱险的等等。这些故事说了一遍又一遍,兄弟姐妹都听了不下几十遍。这里我要说的是外婆讲过的淮海战役前夕阿秀的事。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外婆又收拾好她的小包袱:一件可以换洗的衣服,一点儿干粮。这次,她要和本村的一位小姐妹一起奔赴前线探亲。她俩商量好了动身的日子,提前让人捎了口信去。虽是在战争年代,不知一路上要遇到什么困难险阻,她们两个小脚的女人脸上依旧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头一天里,她俩商量好出发的时间,可在准备出发的时候,阿秀托人捎信,说是娘家有事,她不去探亲了。外婆想到已让人捎了口信去,不去又怕外公那里担心,便一咬牙,自己一人踏上了探亲的列车。

见到外公时,那幸福的心情无以言表。阿秀的男人听外婆说她家里临时有事,没能赶来,他笑着让外婆捎话给阿秀要好好保护自己。看得出他脸上笑的很尴尬,外婆也不好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说:“大兄弟你放心呗,你放心呗,我会把话带到的。”

外婆回来后,淮海战役便打响了。不久,阿秀接到政府送来的阵亡通知:阿秀的男人牺牲了。

直到这场战役取得成功,外婆再见到外公时才听说,阿秀的男人负伤临终前还喊着阿秀的名字。

阿秀听外婆说起此事,痛哭流涕,喊着叫着说自己不该不去看他。

原来,那次探亲是阿秀家里人阻止她的,说是一路上枪林弹雨、危险重重,也有一些人在探亲的队伍中遇难。他们家就阿秀一个闺女,怎么舍得她冒如此的险呢。

阿秀痛恨自己没有偷偷溜出来同外婆一起去探亲。想到自己的男人,该是有多么的盼望能够见到她呀!这一别,竟是终生悔恨,而他们却还没有留下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

后来,很多人劝阿秀另嫁他人,都遭到阿秀的拒绝。再后来,阿秀的家里人逼迫她改嫁,阿秀思念着她的男人,想着他临终前如何呼唤阿秀的名字,她又痛恨自己,又无可奈何,整日郁郁寡欢,没几年便西去了。

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既有感动,又有对阿秀的怜悯。

我在想:如果阿秀也去探望了她的爱人,那是否她的爱人就会幸免于难呢?也许会,也许不会。可无论答案与否,他们彼此就不会有遗憾了吧。

人啊,尽可能的不要做让自己留有遗憾的事,如果有,又不能两全,那也要把心放宽,凡事看开,毕竟,活着还可以弥补人生中的缺憾不是吗。

现如今的生活,虽可免受战争的苦难,可还是有许多人饱受名誉、利益的奴役,或是沉沦于其他杂事,把自己陷于精神的抑郁之中。曾在某个地方发现这样一组数字:现在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因精神抑郁和情感冲突而精神崩溃的人,10个人中就有1个。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该放开的就不要紧握,该失去的就不要强留,无论名义、利益,无论情感,有什么能及得过一个健康的身体。最大的成功,是要建立在你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的前提。

想到这里,我难免又在为阿秀的遭遇惋惜。

家乡啊,那些纯朴的自然呀,傻里傻气却又刻骨铭心!

(文章作者:甜源)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