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藏在沧州的山东味

新浪山东
关注
无疑,沧州是属于我的。
早在30多年前,也就是我18岁的那年,沧州这座小城就已经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1960年代出生于胶东半岛一个叫作绕岚岭的镇子上,也就是今天的莱西市姜山镇绕岭村。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务农。
然而我的天分并不差,尤其喜欢码字。于是在白天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之后,晚上我就借着一盏煤油灯写东西。高中毕业的时候手里有两本文学刊物,一本《泉城》,一本《无名文学》,我毫不客气地把自己的两篇大作按照这两家刊物的地址寄了出去。
不久,收到了《泉城》的退稿信。编辑很客气,对我很鼓励。
又不久,收到了《无名文学》的来信,是1982年第4期样刊,我的小说《瓜园会》印成了铅字。
沧州,就从这一刻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维明路1号”的《无名文学》编辑部地址,也不断出现在我投寄稿件的信封上。我知道,我已经属于沧州……不,沧州已经属于我了。
什么时候到我的沧州去看一看,转一转,也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小目标。
终于,这个目标在3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了。
走进沧州,第一感觉就是并不陌生,从当地口音、饮食,到民居、树木,不认为是到了河北,仿佛依然置身于山东。街头很多小吃摊打出山东旗号,“山东醉花生”“山东名吃”“山东呛面馒头”比比皆是;青岛啤酒、崂山啤酒、栖霞苹果的招牌屡见不鲜;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不时出现山东牌照,尤以德州“鲁N”最多。据悉,吴桥县的私家车大都上有德州牌照,因为吴桥县城距离德州市区仅20公里,比德州自己所辖的县市还近。出于对吴桥杂技的崇拜,我把吴桥杂技大世界列为到达沧州之后参观游览的第一个目的地。
之前只知道吴桥杂技出名,每年农历十月的莱西山会也总能在家门口欣赏到吴桥的杂技表演,却一直不知道吴桥属于沧州,如同吃过无数次河间驴肉火烧却不知道河间属于沧州、小时候一直用着泊头火柴却不知道泊头属于沧州一样,暴露出自己对沧州的孤陋寡闻。等到真正走进沧州,静下心来慢慢地品读沧州,才越来越发现她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所在。原来,沧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苍凉、荒蛮,相反,这座小城市处处充满生机,GDP总量位居河北前三,仅次于唐山、石家庄,是全国有名的“好人之城”,“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位居全国地级市之二。候车亭、广场、公园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全是“沧州好人”的宣传画以及公益广告,这一点倒是与那些到处充斥着商业广告的城市截然不同。
为了体验休闲之旅的乐趣,我特意乘坐了沧州至吴桥的一趟绿皮车。车上旅客很少,可以随便坐卧,100公里的路程正好1个小时到达。杂技大世界就在车站不远处,因为是旅游淡季,游客并不多,演出场次也相对缩减,每天上午和晚上各演一场。工作人员告诉我,多的时候,每天演出6场,仍有游客买不上票。亲临吴桥观看精美绝伦的杂技表演,与在其他地方观看就是不同,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身心带来的是双重享受。
吴桥人除了行政上归沧州管辖,在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等方面与德州的交流更为紧密一些。大街两旁的店铺,很多冠以“德州”字样,“德州扒鸡”自不必说,德州化肥种子农药、德州汽车维修、德州农家宴也有很多。火车站广场发往德州的班车一趟接一趟,间隔只有15分钟。这也难怪,从地图上看,德州市区建在冀鲁边界,吴桥整个伸向德州,说是德州的辖县,似乎更合理些。何况,以杂技、武术而闻名于世的吴桥,更容易让人与梁山好汉所在的山东联系在一起。
第二站我选择了黄骅市。之所以选择黄骅,是因为我的处女作发表之后,收到过黄骅一位文友的来信,而且我跟她的通信保持了好多年,后来大概各自成了家,才没有再联系。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我特意到她的家乡转一转,加了当地几个群,或许能够出现奇迹,再次遇见亦未可知。
黄骅这座县级市,同样蕴藏了不少的山东元素,单就“黄骅”的名字,就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黄骅烈士的名字命名的。黄骅烈士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因能力强、威望高,引起司令员邢仁甫的嫉妒。邢怕自己地位不保,起了杀心,于1943年8月派心腹将黄骅刺杀,194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黄骅烈士牺牲的新青县改名为黄骅县,1953年将黄骅烈士的遗骸搬迁到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重新安葬。而叛徒邢仁甫也于1950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宣判死刑,责令德州行署将其押赴原籍盐山县执行公开枪决。
沧州与山东接壤、接海、接空,可谓陆海空全方位对接。元代诗人萨天锡“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中的海岱,无疑就是山东。漫游沧州,那些隐藏在各个角落的山东文化符号,总会让你时不时地惊喜一下。
沧州又名“狮城”,因一枚铁狮子得此雅号。铁狮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位于沧县旧州镇,是沧州市的主要旅游景点,也是沧州市的代表性标志,为我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把这里作为第三站,从城区乘坐901路公交车只消半小时多一点,就见到了铁狮子。因年代久远,铁狮子锈蚀严重,不得不用铁架支撑。铁狮高5.3米、长6.1米、宽3.17米,重达29.3吨,狮身铸有“山东李云造”及“大周广顺三年铸”字样,其铸造工艺令后人叹为观止。民间相传,当年的李云,正是章丘李姓铁匠的祖先。可见章丘的打铁、铸铁工艺,早在1000多年前即已成熟。
沧州文庙,亦即孔庙,建于明代,为纪念孔子而建,其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庙内文字、器物,无不透露出浓郁的齐风鲁韵。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虽是走马观花似的住了几日,然而沧州城带给我的震撼已是无与伦比。
沧州,我一定会再来。
(文章作者:张新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