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山东旅游

【中国·山东故事】倾盖亭的惊喜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每次回老家郯城,总会在205国道边见到一个亭子,静静地伫立在白马河畔。

说是一个亭子,其实并不准确,确切地说是两个亭子连接在一起,亭檐相接,宛如双生。我一直在心里想,这大概就是“十里长亭”吧。这个地方的村镇叫十里铺,距县城大约十里的路程,再往北一点有个村子叫官路东,“十里”、“官路”,你看正好符合古代“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设置特点。对于长亭短亭,我们并不陌生。从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背诵吟唱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到“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再到“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不管是长亭还是短亭,从秦汉时就默默地伫立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辗转于诗人的笔墨篇章里,流连于每个远行人的心底深处。所以,好几年了,我一直以为这个亭子就是一个仿古的建筑“十里长亭”。

这一次又经过时,忽然想去看一看。我们一家人下了车,孩子跑在前面,我在后面。“妈妈,妈妈,这个亭子不叫长亭,叫倾盖亭!”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喊出了他的发现。倾盖?是“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倾盖”吗?是谁和谁在这儿一见如故了呢?我默默看着这个亭子,这个被我误解了这么多年的亭子。亭子是近些年新盖的,亭檐是双层的,八角飞翘,檐牙高啄,钩心斗角,雕梁画栋,虽然建筑式样极力在仿古,然而并没有多少历史的痕迹。阳光明亮,亭子对面的205国道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亭子旁边的白马河两岸草木葱葱郁郁,白马河水在静静地流淌。

倾盖亭的北侧,靠近河岸的地方竖着一块黑色的石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郯城人,为了我的无知和这么多年的误解,我也要认真仔细地看一看这碑文内容。竟然是孔子和程子的典故!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对孔子和《论语》也算比较熟悉,竟然从来不知道这个典故。我只知道“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的郯子,他是春秋时期古郯国的国君。孔子曾经专门前来向郯子请教郯国祖先少昊氏用鸟名作为官名的原因和历史渊源。因为郯子对自己祖先的这段历史了如指掌,对东夷文化知之甚深。这些都让孔子折服,请教后,孔子甚至发出了“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的感慨。

孔子和程子这个典故,据《孔丛子》卷上记载:“吾昔从夫子于郯遇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而别。”这个记载言简意赅。在《孔子家语·致思》中有整个故事的详细版本,更可以见到孔子生动鲜明的性格特点: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以赠先生。”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有间,又顾谓子路。子路又对如初。孔子曰:“由,诗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今程子,天下贤士也,于斯不赠,则终身弗能见也,小子行之。”

程子是谁?查一查资料才知道,原来程子,名本,春秋时晋人。和孔子一样也是教育家,以授徒著书名闻于当时诸侯。孔子和程子在路上相遇,与更多人不过是擦肩而过,可是这两个人竟“倾盖而语终日”。一开始也许只是想简单打个招呼便没有下车,可是交谈瞬间后就连下车的空都抽不出来了,相得何其深也!孔子甚至喻程子为美人,原来屈原的以美人为喻滥觞于此。这份相遇相知相交的快乐满溢心间,子路怎么懂得?可惜一想到“终身弗能见”,不由地忧伤难过。《孔子家语》中为我们描绘的孔子,亲切、家常,情感丰富,七情六欲溢于言表。

周国平认为好的友谊包含三个因素:“默契、欣赏和宽容。”默契,排在第一位,是“灵魂深处的默契,就仿佛两个灵魂之间有一种亲缘关系,因而双方在基本的价值观上高度一致,彼此心知肚明,尽在不言中。”孔子和程子的“倾盖如故”也是指这样的默契吧,虽是初次相见,心里边却早已当对方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了。这大约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样吧。他们一个是琴师,一个是樵夫,琴中的“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就是他们的默契。难怪伯牙震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难怪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

据倾盖亭碑文记载,最初的倾盖亭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到明朝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当地知县重建倾盖亭,后来毁于郯城大地震。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知县黄六鸿重为鼎新,建起了大门、亭、祠等,可惜又毁于战火。直到2008年,当地政府重修了倾盖亭,用以“显学无止境之意,彰见贤思齐之风”。这就是我眼前所见的这个亭子了。

古人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有些人,虽日日相见,却不能相知,而有些人虽然初次相见,却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所谓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一见倾心,原来古今概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日日走过的地方,被我们忽略了很多风景,这是不是我们和景物的“白头如新”呢?在我们的一生中,想必也有很多很多的人,从未互相了解,就悄悄失散于茫茫人海中,这是不是我们和他们的“白头如新”呢?

放慢一些脚步吧,偶尔在路途中多看一眼,在人群中多交谈一句,说不定我们的人生也会多一些“倾盖如故”的惊喜呢?

(文章作者:杨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