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山东旅游

【中国·山东故事】春风十里杏花香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五莲县有一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这条步道就像一条项链镶嵌在五莲东北部的崇山峻岭间。

在这条“项链”上,串联点缀着松月湖、齐长城、驼石沟、槎河山庄等30多颗自然和人文古迹的“珍珠”。在这些令人艳羡的“珍珠”中,我特别钟爱的是驼石沟村。

驼石沟位于鲁东南第一高峰马耳山西麓,人口不多,地处偏僻,交通闭塞,长久以来仍保持着古朴、纯真、自然的风韵。那久已不见的石碾、石磨,那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的围堰,那早已倾倒废弃的土打墙……无不保持着近乎原始的风韵。正是这种“原汁原味”让久居钢筋混凝土的人们纷纷从“围城”走过来,远离喧嚣,去追悟浓浓的乡愁,让久已蒙尘的心灵得以洗涤,躁动的魂魄寻觅到栖息地。

驼石沟村最让人惊艳的还是它怀抱中的杏树和杏花,因为那是驼石沟村最馥郁的“名片”啊!

驼石沟虽然土壤贫瘠,水源不足,但在这里,生长着成千上百棵杏树,它们不拘土壤,不惧干旱,山岭间,沟壑里,崖壁上,石桥边,水库旁,斜坡处,都能看见它们坚毅的身影,占得方寸之地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初春是驼石沟最美最动人的季节!在没有藩篱的粗犷的清明的旷野,杏花肆意地开了,那是生命的怒放!那是自由的宣泄!或许她们在这空疏寂寥的山野憋屈得太久,在逆受了酷夏的熬煎,秋雨的洗礼,冬雪的浸淫,山风的蹂躏后,潇潇洒洒地开了!痛痛快快地开了!热热闹闹地开了!开得有些狂,有些野,有些霸气;开得有些不讲理,周围的树们草们灌木们嫉妒得要死,静默在那里,哪敢与它媲美。

杨万里诗云:“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应该就是描写时下杏花的景致了。那杏花啊,远望,如雾似云如霞;近观,每棵杏树的枝条上都挂满了花蕾,挨挨挤挤,亲密无间,花色又红又白,胭脂万点,似银雪覆身,占尽春风。有的花蕊还是诱人的小脑瓜儿,含苞待放,有的已欣欣然张开了脸,在微风亲吻下,连连向人们点头致意。

不经意间,你会在杏花丛中隐隐约约看到由碎石垒砌的石屋,房前屋后,街头院落杏花点点,花团锦簇,“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古代诗人笔下的美妙意境在此时此地体现得淋漓尽致,那种悠然的意境自是让人惊叹。

当你乘着暖风在登山步道上或缓行,或驻足,你的瞳孔里会满含胭脂或白雪;你的鼻腔、气道里会有杏花香气在千回百转,沁入心脾;你的耳蜗会不断被蜂、鸟的春天协奏曲鼓荡。那美艳的“杏花仙子”俘获了我的心,撩拨得我心旌神荡,迷痴得我无法自拔,沉醉得我一塌糊涂。我禁不住遐想,如有石屋而居,有杏花相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此生足矣!

在驼石沟的杏树林北部有一山谷,名曰“鸳鸯谷”,山谷旁有一神泉叫“鸳鸯泉”。山民们在鸳鸯泉处打了一口深井。井水很浅,但是水很旺,泉水清澈甘冽,山中百姓饮水无忧。用这口井的水泡茶,茶壶竟然多年不见一点水锈。

就在“鸳鸯泉”的北边,座落着四间平房,红瓦白墙,四周没有围墙。在平展的院子里,生长着四五棵高大的杏树,树下摆放着一块上面非常平整的大石块,游客可在此喝茶、乘凉、小憩。

平房的主人是一对老年夫妇,虽然都近耄耋之年,身子骨却非常硬朗。尤其老大娘,虽已八十五岁高龄,却面色红润,身板挺直,健步如飞。她非常热情好客,性格爽朗,笑起来就像杏花绽开。见到有客人来,她忙从屋内拿出马扎招呼客人就座,并奉送上用鸳鸯泉水泡制的茶水。

老大娘很善谈,她向我们介绍说,他们老两口已在这里住了多半辈子,虽然现在很多山里人家已搬到山底较为平坦的地方居住,但两位老人说离不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离不开鸳鸯泉,离不开那一株株杏树,坚持住了下来。

杏花开放游人如织的时节,他们的儿女就在这里搞“农家乐”。由于环境优美,菜品多为当地的山珍野味、田园特产,前来就餐的客人络绎不绝,收入非常可观。他们育有三个儿子,说来很是奇巧,每个儿子成家后生的第一胎都是女儿,而第二胎都是小子,如今他们的孙辈已升入大学学习。谈起他们的儿孙,老大娘脸上乐开了花,这才是最值得老人欣慰和骄傲的。

看到两位老人一脸自豪幸福满足的模样,我羡慕不已,心中不仅思绪万千。他们的健康幸福是不是与善良淳朴、乐善好施的禅心颇有渊源呢?会不会受到了杏树的福佑和神泉水的滋养呢?是不是人与青山绿水和谐共处的必然结果呢?答案是肯定的!灵山秀水的驼石沟,就是显灵之处、风水宝地啊!

我踏上征途,二老站在院口目送我远去。在我回头挥手告别他们的一刹那,二老的身影在我眼里忽然幻化成两棵高大的百年杏树。

他们生命的年轮即将跨越百年,经历了世纪的风风雨雨,树皮早已皴裂,枝干渐趋干枯,但他们咬定青山,立根破岩,不惧贫瘠,随遇而安,生生不息……

(文章作者:姚常法)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