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方之的聊斋韵味

新浪山东
关注
翻阅微信,看到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作家协会主席孙方之先生主编《商埠》的信息,想看到这本杂志,随即发了微信给方之。他回信答应一定给一本。最近,方之先生亲自将书送到我手上,并且还带了《杖乡集》、《曼陀罗》。
方之先生将近5年来发在报刊、网络上的一些随心所欲的文字选编,再付剞劂,名曰《杖乡集》,作为送给自己杖乡之年的一份礼物,亦是他的第九本书。
年龄的代称,指男子60岁,意思是年过六十可以在乡邑里拄拐杖。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任昉 《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陈长生)《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代指六旬老人。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 杖家 ”。
60岁呀,弹指间、一晃间、刹那间,已经60岁了,花甲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矣。
诗曰:“眼看近花甲,发胖不发家。贼化倒计时,才少有闲暇。学点雕虫技,消遣诗书画。诸事无所求,福寿凭天加。”花甲之年应该视为人生的一大站点,此后不画上句号,也得画上省略号。如果说一个人能够给社会、给后人留下一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恐怕就是他的人生感悟吧。
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要做点事,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俗称“做好事”。但是,这首先需要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尔后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就相对重要性而言,任何事物都在学习之下,故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看来,人生最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最要求他认真处理的事情,无非就是学习。不过,学习又是一个枯燥、漫长、茫然而不知所措的过程,许多人不能做到“敬始而善终”,于是成年后对社会贡献甚少,从平凡到平庸,再从平庸到懒散,以至未到中年便处于守贫待终状态。
至于为什么学习以及如何治学才能取得成功问题,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一文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印度大思想家泰戈尔还讲过,“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但是,有信念、有自尊、有主见,正是通过学习形成的能力,而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常不能做到“敬始而善终”者而言,恰恰难于避免“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的这种危险,实为人生中的一大失误。
先生自十几岁走入社会,四十余年间从事过农民、乡村教师、军人、干部,在人的短暂一生里,主动地对社会、对他人做点好事,既是人的天性,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的标志。正如法国文学家雨果所云,“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而俄国文学家契诃夫,则更直截了当地讲道,“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做点好事,善小而为之,并非为了“成大业”,也不是为了“为自己建立纪念碑”。(当然,歌德讲得也对,“如果我自己不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那么,人为什么要做好事,这是人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本能,本能地产生的驱动。俗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非常形象地点名了人的本质特征。
另外,不甘寂寞、积极进取,还是理性人生的必然选择。既然人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与其毫无乐趣地等死,何不换一种方法活着,要知道人总是要从活动中寻求快乐,从活动的结果中获得自豪感,即使所有这些快乐、自豪感都是短暂的。
南北朝时期的大文学家江淹在其著名的《恨赋》中写道:“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对于普通人来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对此,谁不愿意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地延续个人的寿命。然而,自古及今,人皆不能逃死且生命苦短,又是一种无奈,它导致人们转而产生对“去苦存乐”、“及时行乐”的自觉追求。
借鉴聊斋的手法。《聊斋志异》的思想锋芒是在批判现实主义的砺石上磨打出来的。“刺贪刺虐”的“孤愤”精神透过300多年的历史风云仍旧咄咄逼人,并且具有永恒的警世作用。关于“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关于“博爱自由”的理想追求,关于人性人类的终极关怀……《聊斋志异》所讲述的异类情怀无一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其强调的主张无一不是对现实人生的顿悟与鞭策。孙方之所写作发表的中短篇小说首先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他的笔端倾注了对家乡对故土深深的爱恋,他象一个执着顽强的乡土诗人,透过字里行间不遗余力地传递着对记忆中那些熟悉的乡亲们的情感,浓浓的情感中夹裹着冷峻的理性批判,比如《梦奸》、《旱魃》、《牛黄》等篇,突出描写构划出一批象王四麻子、马六歪嘴、李五、张三、李寒三……生动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们集中代表了一个时期农村中各类人物的典型,通过特定时期的特定事件刻画出他们的性格特征、思想走向、善恶念头的源起,使批判反思的矛头直指那些造成人性扭曲变形或压抑愤懑的环境与年代,彰显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关注人性本体的强大力量,也证明了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创作方法的不朽。
孙方之思想的“天目”似乎也打得更开敞明亮了,对父亲、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性的认识也更为深刻通透了,思想的烛光终于穿透了尘封板结的记忆硬壳,发掘出了以往所忽略、所顾忌的东西的价值,看到了父亲言行背后“发乎天性,出自本真”的生命的内核,从而情感抒发得更为浓烈而不失平和,人物刻画得更为丰满而不失本真。而这种开掘深入、立意深刻的文章,在他的《我姑》《军旅岁月》《圆梦寻根枣强行》《牛山怀古》《寻找莫言》《也说医生该不该杀》《怀念一棵树》《老骗子与小骗子的风马牛》等等篇章中,可谓琳琅满目,比比皆是。
在审美意识上,“耐读有趣”是作者的第一追求,在阅读的快感中与读者一起享受对生活的感悟认识。孙方之说:“我一直坚持‘通俗、耐读、轻松、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小说写出来是给人读的,是给人带来愉悦的,不是折磨人的。”著名作家陈杰认为:“没有趣味,也就无所谓文学”,“文艺作品首先应当有趣,然后才是它的社会功能” 。多年前,读书极为苛刻的陈杰先生在拿到孙方之的小说之后,“我以为周村地方不大,不会有什么人物,所以未加防备。可我一看方之文字,那酒早醒了一半!”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孙方之小说的“有趣耐读”吸引了陈杰,也折服了陈杰。《曼陀罗》在继承以往有趣耐读的传统上,孙方之的小说语言融古典与现代为一炉,铸城市与乡村为一体,雅而不媚,俗而不丑,洗练老辣,方言土语的运用比以往更有节制和选择,有趣耐读,诙谐活泼,别有一种阅读的快感。
这种清醒的民间立场是如何形成的呢?孙方之务农从军、为民为官的复杂经历,出身于底层、游走于官场的曲折履历,痴迷在古籍谱牒、沉潜于村夫氓老的深厚积淀,以及他进退有度、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从事创作基本上在“知天命”之后,这些因素都使得他对生活、对文学、对自我都有了独到、清醒、深刻的认识。
先生在《蒲学圣地西铺》后记中说:我写文章在下笔前并不刻意形式,读者愿意读是标准。开读第一篇《梦奸》,我就被质朴的文字吸引住了,一头钻进故事情节里游了个痛快。光棍马六歪嘴白日做梦,把自己梦奸柳青儿的黄粱美梦,当笑话说出来,结果惹火烧身,他被阴差阳错的致疯而死。那个丰润、灵气的柳青儿也难逃厄运,被丧尽天良的人糟蹋弃尸在厚厚的积雪地里。死时,嘴里还紧咬着一块人耳朵。年轻的生命不明不白的死去,留下了一个让人疼痛的躯壳,虚幻在人世间飘来飘去,没有了重量。马六歪嘴和柳青儿的死,让那个披着羊皮的狼(王四麻子)钻了空子。他道貌岸然地戴着耳帽子,光天化日之下,向上级理直气壮地报告马六歪嘴杀死了柳青儿,死无对证,操办的严丝合缝。可叹!马六歪嘴成了替罪羊,做鬼还背上一口大黑锅。悲剧凝聚在“文革”时乡村的风景线上,应和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谱写了一曲人间万象和摄人心魄的悲情交响乐,共鸣成真善美的呼唤。另外,《旱魃》、《狗牙》、《牛黄》、《蝴蝶铁》都有文革时期的印痕,黑白颠倒的年代,充满了荒诞和黑色恐怖,但愿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
红楼的梦境手法。梦和神话有相通的地方,梦是虚幻的、非理性的,超越现实的;神话是想象的、虚拟的,与现实若即若离。梦是人作为个体在沉睡时的潜意识表现;神话是人类某一群体在早期以想象力编织的幻景,二者都是实实虚虚,似真又假,寄托着希望而又实不可及,似能如意又不尽如意,均能给人许多幻想的满足。
《红楼梦》对梦与神话的描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可能是最巧妙最深刻的。就神话来说,有四个神仙形象最值得重视,一个是女娲,一个是警幻;一个是神瑛,一个是绛珠。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中国古老的神话主题。
与文人的接触,得到教益。2003年11月,周村方面请《大染坊》主创张宏森、陈杰、晋亮到周村作客,宣传周村古商埠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周村大街。周村大街不是泛指,而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周村不满足于仅靠陈六子的名头搞文化旅游开发,在2003年邀请《大染坊》主创作客周村的时候,同时邀请他们在周村拍摄另一部电视剧《旱码头》。《旱码头》剧本2005年完成创作,电视剧2006年拍摄,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孙方之说:“《大染坊》让周村被动受益,而到《旱码头》的时候,我们是主动出击。”随后更多的影视作品到周村大街取景拍摄,包括《大观园》《黑白往事》等。
抓住一个陈六子,邀请到一个《旱码头》,周村大街的整改和开发也在逐步推行。陈六子大染坊整修出来了,杨家大院、状元府、一大批的古玩商铺相继成了规模。
他和陈杰也是好友。
(文章作者:曹元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