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舌尖上的乡愁

新浪山东
关注
一
端午节那天我收到姥姥和妈妈包棕子的视频,盘盘热气腾腾糯米晶莹、棕叶鲜绿的红豆沙馅、密枣馅、肉馅的粽子,恨不得马上咬上一大口!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思念和忍不住的馋,家乡的饭菜对我这从小至今的吃货,是有多深的情和盼。。。…
刚刚來到美国时出于新鲜,吃吃汉堡、比萨还可以。但日子久了,看到汉堡就想起济南的肉夹馍!吃比萨就就想到煎饼果子,豆腐脑!实在想家乡饭,就炖上一锅肉解解馋!但心里想着的还是烤羊肉串、羊肉汤。。。。。。哎,也只能想想而已!
为了给胃一个大满足,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来到美国后开始尝试制作各种家乡的美食,我买了摊饼用的小刮刀,活了面糊尝试用平底锅摊煎饼,想做个煎饼果子打打牙祭,结果粘粘糊糊的摊不开!放暑假回国时,不等天亮,我就匆匆到济大路一家自小常去的煎饼果子铺,饱餐后又仔细请教老板娘摊煎饼的配料和制作方法。老板娘听了我在美国摊煎饼的故事,哈哈大笑,告诉我说要加绿豆面……别说,还真奏效!
在美国,最盼望的就是回家。回家的日子真好!吃姥爷做的地道酥菜,密制山药;姥姥包的韮莱猪肉饺子,做的韮菜鸡蛋饼;妈妈作的麻辣小排骨和梅菜扣肉……我常常想,美国的各种食材、调料也挺全的,为什么他们就是做不出这么好吃的饭菜呢?!
每次回国临近开学离家时,都要和伙伴去吃烤羊肉串、火锅……其实不只是为了吃!要的是这种家乡的气氛啊!在济南饱餐一顿,回到美国好长时间都忘不了!我在外七年了,年龄不大阅历尚浅,与老辈华侨的乡愁滋味无可相比,但光是舌尖上的家乡味道,就给我打上深深的烙印和美好的回忆与怀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亲人养育了我,也养成了我从小至今的胃,现在这几年中,实在想吃家乡饭就在节假日和老乡同学到中国城的中餐馆过把瘾!但仍是四川味,广东味道居多!咱们山东,济南的名吃这么好,这么多,何时能到海外各地经营?鲁菜馆何时有,海外老乡们都翘首以盼!
[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加拿大的舅舅,国内的妈妈、姥姥、姥爷(那时姥爷还没去天堂),前来参加我在南卫理公会大学的本科毕业典礼,祝贺我获授学士学位]
二
对于普通人来讲,没有比清晨五点醒来再令人感到折磨的了。早一个小时可睡,晚一个小时可起。窗帘已经透光,早鸟已经开叫,就连肚子也经过一夜消化已然饥肠辘辘。昨晚回国朋友接风,大鱼大肉好生招待。但根据人生经验,吃得越多,转天越容易饿。我一向不会饿到自己,起床赶上早班的公交,从南外环赶至玉函觅食。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我在玉函片区生活了十年,后才迁至外环。所以玉函附近大小的早餐摊我基本都熟识,时至今日,仍有两家只要回国就会光顾。一家是街头的煎饼果子,绿豆面配小个儿油条,济南的煎饼果子向来是没有薄脆那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老板是一对夫妻,在他们口中我也算是个知名主顾,四个鸡蛋五根油条,多放辣椒不要孜然。年复一年从小学吃到我出国,味道没变,价钱倒是涨了不少。老板人善,每次都多饶我几根油条,怕我不够吃。夫妻俩来济南闯荡,算来也有十多个年头,一个早餐摊楞是把儿子供完了大学。不过人也着实受了不少苦,济南冬冷夏热,早餐摊一向是户外操作,严冬冻疮、酷夏中暑也是稀松平常的事。除了逢年过节,很少有我需要他们给我做份早餐时不见人影的时候。如果有,也是我起晚了。
一大份煎饼果子着实太干,面皮上摊着厚重的鸡蛋,里面是干瘪的油条蘸着口重的甜酱。对于北方人粥从来就不算是主食,我也需要一碗喝的顺顺。街尾是一家正宗早餐摊,家族式经营。因为周围是各色早餐小吃的缘故,这家主打流食并形成了垄断的态势。一碗豆腐脑加辣和一碗胡辣汤是我在这里的标配。济南人管这叫”烧包“,吃不了还”占霍“。每每剩下总要安慰自己,难得回国一次,吃得尽兴就好。起身买单,跟老板再来几块钱的豆浆带走。这是给家里人的。
想多了这些吃惯了但吃不到的东西,纯属自己找不痛快。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多是儿时培养起来的,济南人口重,做菜爱放酱油。所以在美国,和同学相比我家的酱油往往是最早见底的,炒菜炖肉多放的无非就是家的味道。自己的口味并没有因为几年的国外生活有所转变,想来还是因为真正家在济南吧。
(文章作者:耿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