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山东旅游

【中国·山东故事】文字长廊,缓缓流淌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高山流水固然让人放松心神,甚至于产生囊括宇宙,天人合一之感,但文明的风依然会让你如痴如醉。临沂大学附近的书法广场,是中国的书法名城。从西门进入,迎面而来便是直冲云霄的“巨门”,天作画布地成壁。大大方方从东南西北中入皆可,大有开放包容的架势。我选择穿过那画在苍穹的门,遥遥望过去正中是王羲之的雕像,亦是尽显恢宏大气,中间环绕着曲折回绕的砚池,即使如今里面墨色空空如也。

姑且不谈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东床快婿的典故谁人不知,郗太尉派人觅婿,唯有东床上王羲之,袒腹躺着若无其事,足见此人的胸怀。俗话说“字如其人”,那一手行云流水的行书,怎么可能是满腹焦虑抑或利欲熏心之人效仿来的呢?记得不少人说过我们平常人练毛笔字的最大功用在于磨练自己心性。但是我认为性子经过细细打磨后方可算得上是真正开始练字,字如其人,笔下每一抹虚玄和灵动都是心境的体现,若心似火烤非要找一封薄纸烙下自己的莽撞是不合适的。

言归正传,站在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下面,我们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常言道“敬畏生命”,那我们有没有忽视前人设下的高峰,我们素日说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时,是否能真正意识到巨人的肩膀到底会有多高。我们也要学会敬畏知识。

绕道雕像南侧,说是曲径通幽也不为过,窄小的过道仅能容下三三两两个人而已,但是一旦到达小路的深处,猛然一怔,没有泼墨,不见留白,那些都是风花雪夜映过的淡痕罢了。

我看到的是许许多多光滑的碑壁,颜色藏青,灰白,已不能算是惊艳,只是待你靠前,那是什么?是拓上去的文字吗?你轻轻的,轻轻的将你的指尖触在上面,抚着凹陷的深深的痕,横竖撇捺,一笔一划,那一刻,即使不见毛笔,你也能感觉到古人笔下的韵律。那细软的羊毫不似铅笔的硬朗,不似钢笔的直板,说什么横平竖直,其实到了古人手里可千变万化,管你楷书,行书草书,就连一小笔也是笔法多样。

三步一亭,背靠河水,间或凉风习习,从南边小路转到河边进而往北,又是别有洞天,从中间王羲之的雕像向西望去,两排从古至今的书法家,钟繇,王献之董等等。雕刻下是这些书法家的大作,书法的灵魂你懂也罢不懂也罢,在不认识中国字的人来说 汉字或许仅是一堆说不出含义的符号,但是我们即使不懂书法的真正玄妙,那份对字体变化之美的鉴赏确是印在骨子里的。

其中亦有南侧碑——乾隆为琅琊五贤祠题诗,北侧碑为米芾关于临沂的三幅作品。名人名家我记不太清,偏偏我去的那天是雨后日将落,空无一人,不是为拍照而去,仅仅是为了那一场视觉盛宴。

在从前我一直认为书法是高深的,是为苦练几十年毛笔的人准备的,后来想想每个人第一次拿毛笔,怎么可能一气呵成,瞬变佳作?何况毛笔字毛笔字,毛笔最大的功能不就是写字吗?由此观止,与其让毛笔高居阁楼,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传说,不如让它屈居掌间,变作你陶冶情操的“法宝”。去体悟说不尽的百转千回,道不明的浓墨重彩。

(文章作者:朱淞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