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何用堂前更种花

新浪山东
关注
一曲惊梦,你自千年前的乱世中款款而来,温润含笑,指点江山。长街十里无人奔走,冷暖知否天意无尤,长歌一曲,不诉离殇。你席地而坐,眉间眼角平和如初,只是望天长叹,这“天下大同”究竟几人能解。
长久以来,“孔子”这个名字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出现在无数册我曾翻过的书籍里,犹记得画像上的他双手作揖,慈眉善目。那一天,我终于来到这东方圣地,慢慢走近他,走近那个已经遥远得有些模糊的东周岁月。
是夜,我怀着那份心心念念的绮思,一点点接近儒学文化的源地,远处有忽明忽暗的灯火,冥冥中牵引我前行的教书声,是他?不知。“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清晨,我站在了孔府门前,每走一步都有着莫名的感动,也许是因为我留下脚印的地方,也有无数先人的脚印,两个时间的脚印重叠,就像我们并肩同游。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踏在些许残破的砖路上,五步十步就能看见一块由灵兽赑屃托起的碑,碑面上骄傲地题刻着“大唐”“大明”,它们曾经历过数百年的日晒雨淋,已有些许繁密参差的裂纹与沧桑流离的污迹。但在不同碑文、不同字迹的背后,一样的是满载的对自己朝代兴盛的期盼和对夫子儒家思想的尊崇。
孔庙的屋檐自成一道风景,旧屋之上,屋檐之外,如飞鸟凌空展翅。几片砖瓦,几株枝丫,已是一方天地,供人遐想。飞檐上形状各异的琉璃釉面小兽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的建筑之美,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屋檐交错,完美地诠释了唐人杜牧笔下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跪拜在夫子庙前,闭上眼睛,直到周围的喧闹渐渐消散而去,我望见了远方一位老者深沉的背影,那些焚膏继晷的辛劳,那些心心念念的纠葛,那些百转千回后的无奈离去,都许是青史中的一滴墨,却太过娟然闺秀而无法触摸,我只望了一分钟,而他却经历了一生,最后留下一句“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夫子您可听到学堂里孩童们的诵读,站在圣人脚下聆听至圣先师的教诲,我似乎在这浮躁尘世中寻得了您从未远去的宏伟思想。
穿过孔林甬道,望一眼夫子长眠的地方,已是树林阴翳青草遍地,无数祭拜者带来鲜花,虔诚仰望夫子,他早已远去,可他挥挥衣袖抛撒下的儒家思想却早已融入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骨血,于是我们永怀赤心;永怀初心;永怀决心;许一个不忘根本,传承思想的承诺。
曲阜,这是夫子周游列国时日思夜想的鲁地,十几年的凄风苦雨,他终于回到了这鲁国城门,我不禁轻轻道一声“夫子,我们回家了”。终于,幼时那个遥远而又亲切的身影,在我心中逐渐清晰,我望见了他,望见了儒家思想;望见了东方圣地,望见了整个巍巍中华。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可惜来去匆匆,一切只消逝于转瞬之间。聚散苦匆匆,千里江山人未还。今古恨,几千般。“夫子有教,君子就是死,官帽也要堂堂正正。”若归去,以泪为江,以骨为山,江山千里,何惧转瞬千年。
你若要来,曲阜在这里等你。
迎君新赏三秋雨,偕此相聆百代风。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文章作者:沙奕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