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兴隆寺

新浪山东
关注
1、
这一年,乾隆皇帝驾临曲阜叩拜至圣先师孔子后,起驾回鸾京城,不一时,大队人马来到兖州府地界,坐在大辂车上的乾隆皇帝想起圣祖曾说:“兴隆寺里有高僧!”他很想亲眼目睹圣祖当年拨银重修的兴隆塔和兴隆寺,顺便和高僧交流禅机,作诗撰对、题写匾额流芳万世,可是,当年圣祖并没有御驾幸临,自己怎好僭越呢?乾隆皇帝有主意,不能明着前往,朕微服私访不就行了!
可巧,车驾刚到兴隆庄,大雨磅礴而下,道路泥泞难行,随行卤簿和军士的衣服铠甲都污迹斑斑,于是,乾隆皇帝传下谕旨:驻跸兴隆庄,整肃銮驾再启程。伴驾人员不敢怠慢,扎下营帐,布设警哨。
乾隆皇帝让小太监悄悄叫来纪晓岚,耳语了自己的安排,纪晓岚当然乐意随驾私访,在曲阜时他为孔府大门题写了“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一联,巧妙地把上联的“富”字少写了上面一点,寓意“天下第一家”的圣府富贵无头,下联“章”字,他又将一“丨”通到了“日”中,意思是说孔夫子的文章上达天庭,与日月同辉。此联一写,一段佳话必将流传后世。纪晓岚心想,这次要是在兴隆寺再遇机缘,展露一下才华,必是一件幸事。两人准备停当,只等天明而动。
一夜大雨如注,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却晴空万里,两人斋戒沐浴毕,一人一骑悄然向兖州城内而来,一路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经过千亩桃园、万顷良田,勤劳农夫忙耕种,采桑女子歌声扬,乾隆皇帝感慨道:“复圣故里民风淳,天下宫阙几回闻。”
春风相伴马蹄疾,两人来到有着“鲁国石虹”之称的泗河大桥,十五个桥洞倒影水中,大才子纪晓岚自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佳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雯何虹?”乾隆皇帝微微颔首,说道:“爱卿与朕想到一处了。”经过石桥,君臣二人直奔南门而来。
天色尚早,熙熙攘攘的贩夫走卒云集在城门外,二人甩蹬离鞍,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兴隆塔,明确了兴隆寺的方位。不一时,城门洞开,两人牵马而入,慢慢行走在中御桥大道上。
说话间,兴隆寺即在眼前,只见寺前万头攒动、香客如云,耳闻佛音袅袅、木鱼声声,此时兴隆寺的僧人正在早课,山门未开。君臣二人欣赏着兴隆寺的外观,只见重修的兴隆寺殿宇楼观峥嵘,飞檐斗拱林立……经过那场大地震之后,兴隆寺的道场恢复如旧,乾隆皇帝十分欣慰,圣祖的一片慈心没有白费,为兖州周边的善男信女积了莫大功德。君臣二人在兴隆寺大街上简单用餐,每人一碗香味浓郁的糊粥、几把金黄酥脆的馓子,习惯饕餮盛宴的乾隆皇帝品尝到民间食品,连说滋味美妙!
2、
一轮红日灿然于东方,晨钟鸣响之后,寺门大开,四方信众一拥而入。君臣二人信步走进来,一进大门,乾隆皇帝便对纪晓岚说:“贤卿,咱们不去大殿礼佛,到后院禅房寻访一番,见微知著,更能见识兴隆寺内有无大德高僧。”纪晓岚连说皇帝圣明,二人便向东院而来。
东院一带是僧人居住的地方,各种树木遍植其间,禅房花木深。二人沿着曲径通幽的小径走着,猛人看见一个小和尚肩上扛着一把大扫帚迎面而来,这个小和尚唇红齿白,煞是可爱,乾隆皇帝笑着问道:“小禅师,你来给我说说佛法,如何?”小和尚上下细细打量了二人,突然把扫帚一扔,一声不答,转身就走。这个举动出乎两人意料,可纪晓岚不愧当朝大学士,一下子想到一个典故,笑着对乾隆皇帝说:“小和尚分明在学六祖慧能大师故事,当年六祖一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承继了衣钵,虽说这个小和尚是在抄袭,但小小年纪知道此事,将来大有可为啊!”乾隆皇帝捋髯而笑:“东施效颦,欠佳,欠佳!”
二人继续前行,又见到一个挑水和尚,他的水桶中的水并没有装满,乾隆皇帝说:“这和尚,挑水不装满,莫非在偷懒?”和尚笑了笑,说:“够用即好!”说罢,扬长而去,乾隆皇帝细细品味此话,发觉大有意境。心想:世间人一生都在追求物欲满足,银山一座,还想金山,有了锦衣玉食还要山珍海味,何时才能觉得“够用”呢?纪晓岚说:“四个字答得妙,和珅和大人听到才好!”
“谁在背后说我?”突然,树丛中传出熟悉的声音,紧接着和珅走出来,跪倒乾隆皇帝面前请安,和珅被乾隆皇帝安排到前面州县打个前站,谁想他安排妥当之后赶过来,猜到乾隆皇帝的行踪,说明和珅真不愧御前得意第一人。和珅请安毕,转脸对纪晓岚生气地说:“纪大学士,我何时不知足了?终日伴驾,唯望皇上万寿无疆,在下死而无憾!”这马屁拍得巧,纪晓岚一时竟无语,心说:朝中大臣谁不知道你是大贪官,家中的珠玉宝器赛过皇宫,早晚会栽在贪心上面。
一个小插曲过后,三人继续向里走,前面是几间伙房,走进来一看,一个火头和尚正在烧粥,锅里的粥还未开起,但炉膛里的火已很微弱,和珅说:“和尚,还不快添柴?”这和尚便找起劈柴来,可惜全部烧光,他把目光向房屋四周望了望,发现佛龛里有一尊木质佛像,抓在手里扔进了炉膛,连说:“这下够了!”乾隆皇帝喝道:“和尚大胆,佛像怎能当柴烧?”这和尚却毫无愧意地答道:“佛主自在我心中,炉膛里只有木头!”
听到此话,修撰《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深有感悟,历代帝王不惜民力,从登基之日就修建巨大的陵墓以求万世不灭,但是,谁能千年万年不朽?正所谓心诚则灵,四方民众若能心中向佛,何必花费巨万修建规模宏大的寺庙宝刹呢?
乾隆皇帝也是若有所思,兴隆寺中的三位普通和尚尚且深晓佛理,看来圣祖之言千真万确。
3、
三人继续寻访,转眼走到一座禅院前停下脚步,只见这座禅院里面松柏苍翠、青竹挺拔,禅房深深、环境静谧,真是一所修身养性之所在,这里一定是兴隆寺住持修行所在。乾隆皇帝想考证住持悟道的情况,便朗声问:“方丈大师,世间众生苦从何来?”只听禅房中有人轻轻答道:“一为名,二为利。”熟知历史的乾隆皇帝一想,可不是吗?世间多少人为了名和利一生辛苦奔波,贵为天子的自己也逃脱不了名和利的樊笼,几次南巡虽说是了解天下百姓疾苦,但远学尧舜、近追圣祖亦是为“名”所累,每次南巡花费巨万,国库为之一空,他并非不知,“利”是否大于弊,后世不免评说不一。
乾隆皇帝问完,纪晓岚接着问道:“大师,我说一联您请对下一联,我的上联是:道德文章传千古。”禅房内住持不假思索地答道:“安富尊荣皆浮云。”两人一上联一下联正好和纪晓岚所提孔府大门的楹联暗合,看来,这个住持已经知晓纪晓岚的身份,真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和珅一见二人先后问完,他也跃跃欲试,刚想张嘴,可还没等他开口,禅房内的住持说道:“亦真亦幻大梦觉,何如撒手谢红尘?”这话分明是一句谶语,和珅不解其中意,想进屋问个究竟,纪晓岚拉住他说道:“这有什么难懂?大师是让你该撒手时就撒手,伸手多了早晚会出事。”为官廉洁的纪晓岚曾听刘墉刘罗锅说过,和珅府邸中有一座长156米的罩楼,里面堆满了各色珍宝。心虚的和珅眼望着乾隆皇帝,只见他一脸沉思,便不再执意前去。
后来,乾隆皇帝当政六十年,禅位嘉庆皇帝,自己当了太上皇,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晏驾,正月十八和珅被三尺白绫赐死,临死曾作遗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金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住持的谶语应验在此时,系上白绫后,和珅终于想起来兴隆寺住持当年所说,可醒悟悔之莫及,死时仅仅49岁。
君臣三人问答毕,乾隆皇帝想,兴隆寺有高僧朕心知肚明,再去叨扰反而不好,于是,乾隆皇帝径直向外而走,和珅、纪晓岚紧随其后,三人便策马而归,不一时步入行营,乾隆皇帝下旨:“起驾回京!”卤簿修整一新,大队人马赫赫扬扬而去。
(文章作者:邵云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