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生物与酿酒工程学院孙国政博士团队三江源科考荣登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教育
关注日前,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纪录片《我在长江头》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播出,以多语种面向全球观众呈现,并在央视频同步播出。
泰山学院生物与酿酒工程学院孙国政博士带领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团队,深入国家公园的河流、湿地与草原,通过水文采样、野生动物调查、布设红外相机等多种手段,获取了当地生态资源的第一手信息。这些宝贵信息,充实三江源规划建设的资料库,也对国家公园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在长江头》纪录片摄制组对项目团队进行了跟踪拍摄,向世界展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中国贡献,充分展示了泰山学院科研团队的风采。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之源”,也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团队自2023年就开启了对藏北三江源及周边区域为期三年的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监测范围涵盖三江源国家公园塘北区域、羌塘国家公园那曲片区、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青约雄错高山冰缘国家湿地公园等广袤且人迹罕至的藏北高原。

兔狲与藏狐(三江源国家公园)

温泉蛇调查(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孙国政博士接受采访
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团队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投身于黄河流域生态敏感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等研究工作,先后获批《“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古拉山北麓)补助资金建设项目》《2021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项目》《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温泉蛇专项调查监测》《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曲片区)温泉蛇专项调查监测》《西藏巴青县约雄措高山冰缘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修复补助——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等科研监测项目。团队相关研究工作将持续为我国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强化重大生态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成效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