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何为“善谋”?曲师大中国教师博物馆在全省动员大会上获赞

新浪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月11日,201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上午,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会议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抓落实。如何提高抓落实的本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关键要做到善学、善谋、善作、善成。会议提到了曲师大“中国教师博物馆”项目的现实案例。

据悉,中国教师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以教师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教师博物馆位于曲阜师范大学校园新区,自2016年9月开始筹建,参照明清建筑风格设计,为“一体两翼”仿古建筑群,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预计投资2亿元。中国教师博物馆围绕教育文物和教师事迹两大主线,依托文物实物、图片影像、雕塑、多媒体等方式,成为孔子故里又一文化新地标。“大会对建设教师博物馆给予了充分肯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真正把中国教师博物馆建成民族的文化记忆、教育的历史遗产和教师的精神家园。”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曲阜师范大学具体是怎样做的?中国教师博物馆项目建设如何?是如何引起了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的重视?新浪山东教育采编团队从曲阜师范大学了解到,目前,中国教师博物馆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已于2018年10月28日开馆展出,一千余件教育文化珍品汇集孔子故里,为广大观览者奉献了一场承载着历史厚度、人文深度、时代温度的精神盛宴。

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庄重展厅中,孔府孔子行教像、清代《孔子圣迹图》、善本《论语》、“子在川上”雕塑等展品,辉映着“至圣先师”孔子的仁师风采与教育思想。唐代的文宣公府藏古琴、明代的状元卷原卷真迹、清代《新订蒙学课本》、民国时期的教鞭和算盘、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材教具与教师资格证……一系列文物与史料,勾勒着教育发展的源远流长、变迁演进。鲁迅先生的任教聘书、陶行知先生的印章和信札、叶圣陶先生的手稿墨迹、“时代楷模”黄大年教授的工作手稿与曾用仪器、“红色理论家”郑德荣教授的记录本与代表作……一份份实物与图文,彰显着名师大家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中国教师博物馆总体布局为“三区一堂一馆一院”。主题区以“历史”为主线,布设教师之祖、教师之史、教师之道、教师之器等六大展区。专题区以“时代”为命题,常设两大展厅,分别呈现中国教师走向海外历史及孔子学院全球教师风采、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奉献教育之善行义举。临展区以“特色”为要求,用于举办巡回展览、主题展览。“名师堂”采用“一名师一展厅,一展厅一精神”的形式,立体呈现古今中外名师风范。“群像馆”聚焦“朴素的面孔、身边的感动、师德的典范”,呈现“四有”好老师的时代群像。“研修院”包含档案收藏、文化体验、教育培训三个功能区,打造教师文化研究与国际传播的高端智库。

学校表示展品的汇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2018年3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专门向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战略高度,全力支持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切实做好文物、资料征集工作,为建设一流博物馆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4月,中国教师博物馆举行了理念展示暨专家论证活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等著名专家学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山东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为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大计建言献智,使博物馆的建设方案更加科学、更加优化。曲阜师范大学致力于担当为国弘文的使命,努力把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成为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的决心与信心。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表示,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是历史赋予孔子家乡大学的光荣使命,是学校“文化立校”战略倾力打造的重大文化项目。作为全国首家以教师为主题的博物馆,将立足保护教育历史资源,展示教师角色的历史变迁,彰显尊师重教传统,促进教育文化国际交流。这是响应国家文化记忆工程、保护教育遗产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级儒家文化体验基地的重要延伸,是建设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一极,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有力抓手,必将填补我国博物馆事业在教师教育这一重要领域的空白。

自中国教师博物馆启动筹建工作以来,社会各界对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在“至圣先师”孔子家乡建设以教师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彰显了曲阜师范大学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曲阜师范大学广大师生表示,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彰显了孔子故里圣地学府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在孔子故里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契合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有利于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彰显文化自信、增强教育自信;有利于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创新师德教育、传承师道精神;有利于推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展示新时代中国教师发展的理念、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综合齐鲁网 中新网 曲阜师范大学 信息报道)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