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代表郭锐:复兴号就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

摘要: 5日8:05,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开启,邀请了10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5日举行的全国大人首场代表通道中,首位山东代表、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左)亮相,并回答记者提问。

5日8:05,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开启,邀请了10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中国高铁进入350公里的时代,作为研发和生产的参与者,有何感受?对于记者提问,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钳工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回答道,我有幸从事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的生产工作,我出生在铁路之家,这是我从小的梦想。我有幸成为高铁的第一代工人,复兴号就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我觉着,除了研发团队,还要有高技能人才队伍,我们动车组列车有50万个零部件,每个都要干成精品、艺术品,我从事的组装装配精度控制在0.04mm以内,让我们制造的高铁成为世界的高水平。

郭锐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意味着光荣和沉甸甸的责任,为中国梦提速是高铁人的梦想,我们将为复兴号风行世界努力奋斗。我作为一名代表,在今后工作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

郭锐出生于1977年,1997年参加工作。他长期从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装配制造工作,是该领域的“能工巧匠”。转向架作为高速动车组的走行部,是高铁列车的核心部件。多年来,他先后参与了CRH2型、CRH380A、“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AF等不同速度等级、多种型号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装配制造,他勇于创新,解决了转向架大量关键制造技术难题,为高铁制造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生产一线,郭锐独创了10项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完成的30多项技术革新、攻关课题和改善提案获得公司级以上奖励,全部在动车组生产制造中推广应用。从他和他的团队手中装配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1000列,安全运行超过14亿公里。

郭锐出生于“铁道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尤其是看着当钳工的父亲经常像变戏法一样制作各种物品,郭锐非常着迷。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比父亲还优秀的钳工。

初中毕业后,郭锐对父亲说要报考四方机厂技校,学当钳工。父亲起初不同意,想让他读高中。当时,社会上不少人把当工人与苦、脏、累、挣钱少、地位低、没出息联系在一起。不过,看着儿子坚决的样子,想着他那双巧手,父亲最后尊重了他的选择。

1997年技校毕业后,郭锐被分配到四方机厂液力传动分厂,从事机车车辆的“核心部件”——液力变扭箱的组装、试验工作。

他下决心练一手“绝活”。靠着钻研的狠劲和向前辈同事的虚心请教,郭锐钻研出了一套操作法——阀组端盖长孔研配刮削操作法,按照这一操作法,把镗床加工后的部件再进行手工刮削,大大提高了部件的合格率。

2006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与日本川崎合作,引进200公里动车组技术,郭锐被调入位于转向架分厂,从事装转向架装配工作。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大批量制造后,原来的装配效率跟不上进度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郭锐和技术团队结合不同车型转向架的装配工艺,组织高技能人才编制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作业要领书》,成为指导现场作业的标准性文件。

2006年至今,他经手了时速200到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一次又一次地攻下掣肘转向架装配的难题。

作为高技能人才,郭锐还是青岛市“郭锐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中国中车“郭锐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技师,带领技能团队创新攻关,并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一千万多元。郭锐带出的徒弟,11人成为高级技师,12人成为技师,其中13获中车核心技能人才称号。

郭锐已获得5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个人曾摘得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四次获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被称为“钳工状元”。凭借超群的技能和在转向架装配领域的贡献,郭锐至今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青岛市首届振超技能大奖”、“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荣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 马云云 张玉岩 周国芳 陈玮)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