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新旧动能转换需传统生产要素与科技先行 ——二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

新浪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明确新旧经济的根本差异,以及推动新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在传统的经济形态下,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是高速的经济增长、较低的通货膨胀、较低的失业率以及充分的国际收支平衡,但由于这四个目标在内在要求和逻辑上具有不一致性,所以一般要同时实现基本不可能,因此在现实的经济政策制定时,政府必须审时度势,确定这个四个目标的轻重缓急和偏好排序,相机决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这种情况一般是建立在以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形态基础之上的,而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四个目标的不可同时实现的铁律,是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因此,跟传统经济相比,一方面新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脱离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而另一方面由于新经济发展更加倚重科技与制度创新,因此对传统生产要素的动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我国一个非常典型的资源大省,山东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耕地率全国最高,农业基础雄厚,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同时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此外山东省2017年城乡居民存款总额为9.1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6位,资本条件也算不错,这些较为优厚的生产要素条件都成为推动山东经济长时间位列全国三甲行列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的比重高到45.4%,其中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冶金六大传统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纺织等七大产业链条成为山东经济的重中之重。然而,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长期主要依靠密集型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发展的动能依然来自传统的旧动能,而在面临新经济时代来临的考验下,这些传统产业的生产要素动能也必须实现转换。例如,传统制造业要升级为高端先进制造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就需要从一般技能型劳动人口转变为智能型劳动人口,即增加对产业工人的信息化、智能化工作能力的培训和教育。土地要素的供给也不能再向传统模式下那样,依靠粗放型地增加土地供应、降低土地租金成本来凸显优势,而是需要在土地的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增加产业附加值方面做文章,政府必须要通过降低土地用地指标来倒逼传统经济的腾笼换鸟。此外,资本的投入也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行政性或普通信贷性的方式来进行,而需要逐步转换为信息化条件下的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的资本投入方式,山东的原始资本金不少,但缺乏一流的资本运作企业和专家,也缺乏较为成熟的资本运作市场,如何让闲散的原始资本金通过较为成熟和专业的资本运作来为新经济提供动能,将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研究课题。

新旧动能转换除了从传统经济形态的生产要素中吸收新动能,从而实现对旧经济进行更新提质升级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有助于孕育和催化新经济特征产生的因素加以鼓励,其中新经济最不可获取的基本动力是科学技术。根据国家科技部所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2017》和《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结果显示,山东省2016年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69.4分,位列全国第七,2017年该指数降至64.83,排名也下降至全国第十,在全国各省市中虽然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跟经济实力的排名完全不相匹配,同时中西部的湖北、四川、陕西等省的科技竞争实力迅速上升。此外,截止到2016年底,山东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3件,同样排名全国第十,不仅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甚至也落后于辽宁安徽等省,排名前十名的专利申请企业里没有一家是山东企业,这些都显示出山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动能挖潜还有待深入。事实上,作为科技创新的两大主体,山东拥有各类高校144所,各类企业总数突破200万家,都是排名全国第三,青岛、威海等城市还引进了一批全国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何激励这些众多的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创新在第一时间转化为可以市场化经营的生产力,对于成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意义。

文章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青岛分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 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