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企业获新生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的“董家口之路”

摘要: 2月22日,新年开工第一天,山东省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明确了青岛作为试验区的具体布局,即发挥海洋科学城、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突出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等战略平台引领,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

2月22日,新年开工第一天,山东省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明确了青岛作为试验区的具体布局,即发挥海洋科学城、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突出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等战略平台引领,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

作为西海岸新区的十大重点功能区之一,董家口经济区也承担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任。自开发建设以来,以创新为引领,港区、临港产业区和新港城互相带动发展,日渐崛起成为青岛发展的新一极。而落地在这里的大批企业,也在这里实现了转型升级,迎来新生,逐渐走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董家口之路”。

双星:“老金花”重生记

当双星率先建立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的消息见诸报端后,这座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工厂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而当2017年,双星集齐了全部五项国家级殊荣后,人们更加好奇,这朵曾经以制鞋著名的“老金花”是如何在互联网、智能化时代悄然华丽蜕变,一夜之间迈入了“智造”时代?

双星是一个具有96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也是山东省轮胎行业目前唯一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曾创造出世界鞋业第一个中国名牌。2008年鞋服产业改制,企业全面转行到轮胎和机械产业。

2014年3月,双星“工业4.0”智能化工厂在董家口经济区奠基,标志着双星集团开启了“二次创业、创双星世界名牌”的新征程。借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国企改革等契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抢先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率先淘汰了60%以上的落后产能和产品,率先实践“需求细分化、组织平台化、内部市场化”的“三化管理模式”,率先建立开放的“服务4.0”和“工业4.0”生态系统,率先建立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

当走进双星“工业4.0”智能化工厂后,可以发现这里的地面像镜子一样干净,甚至能够看到天花板;整个工厂中几乎闻不到橡胶的气味,而厂区绿植遍布更像是一个大花园。车间里工人的身影不多,取而代之的是11种智能机器人。无人操控的智能AGV小车穿梭自如地运送着物料,力大无穷的智能堆垛机器人不知疲倦地搬运着各种成品……一条条高品质的轮胎,就在机器人无声的忙碌中诞生了。

因为创新和智慧转型,2016年以来双星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技术创新示范”、“质量标杆”、“绿色轮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不仅是五年来中国所有企业中唯一一家全部获得五项国家级殊荣的企业,也是唯一一个从品牌、技术、质量、制造、服务全产业链试点示范的企业,并被称为“中国轮胎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海湾化学:“一体化”迎新生

海湾化学由原本各自独立、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海晶化工、东岳泡花碱和青岛碱业三个企业重组而成。三家公司有氯碱装置、氯乙烯装置、聚氯乙烯装置、偏硅酸钠装置及苯乙烯装置五大生产装置。重组后,海湾化学将三家公司的五大装置集中到同一园区,实行一体化生产。海湾化学创新实施规划发展、安全环保、公用工程、仓储物流、智能管理五个一体化,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原本三家企业需要各自建设的同一系列配套设备,现在可以共用一个;原本三家企业间需要互通原料的运输环节,现在可以直接省掉。通过园区内三家企业的“一体化”战略,三家企业补齐了成本、能耗等方面的短板,竞争力大大增强。

“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原料采购、能源供应、物流仓储等生产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管理手段大幅降低了企业管理环节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1+1+1>3”的组合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海湾集团一体化战略促使海湾化学实现了生产工艺上的革新,增强了产品线附加值含金量,提高了集团的整体实力。如今,海湾化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新技术在安全、环保、节能与循环利用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生产出满足国内外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过去,海湾的产品大多应用于管道、普通塑钢门窗等领域,而现在产品更高端,甚至能替代部分美国、日本的产品。伴随新工艺、新装备的投入使用,海湾化学的产品逐渐进入世界高端市场,产品绿色环保等方面也相应达到世界级水平。2017年是青岛海湾集团南部园区项目正式规模化投产运行的第一年,集团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多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位于董家口经济区内的海湾化学厂区,一片公开水域掩映着现代化的厂房和绿树蓝天,没有人们印象里化工厂的漫天粉尘和刺鼻的味道。这个“非典型”的化工企业正是董家口经济区落实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企业转型的一个“典型”样本。

创新引领 积极培育新动能

传统工业转型之路不易,尤其对于大体量的老牌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工业企业普遍具有体量大、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尤其对于需要全面革新的企业,从建设到投产,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极有可能导致项目停滞。而聚集在董家口的企业不仅没有停滞发展,甚至大多都超出了预期建设和投产速度,顺利完成了转型升级,且活力十足。

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外,也得益于董家口提供的优越创新环境。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从体制机制、日常管理、人才政策等角度入手,让创新融入经济区的方方面面。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管委探索设立“理事会+管委会”管理体制,凝聚区域经济发展合力;在管理创新方面推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优化第三方监管服务模式,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为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努力建设人才高地聚集区和科技创新聚集区。正是通过各方面的合力创新,打通了企业和园区发展的各个环节,避免了问题堆积,为园区企业的顺利落户和建设发展提供了畅通路径,也促使经济区的港产城一体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董家口经济区也得以加速崛起。

如今,在董家口经济区内,已经集聚了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为主导的产业项目,入驻亿元以上项目达70余个,投资总额超过1600亿元,其中过百亿元项目6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14个。通过这些企业和项目的引进,董家口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激发出了更多新动能。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