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独居老人丨99岁老教师痛哭:一生从没这么孤独过

商讯
关注融心 | 融爱 | 颐养 | 健康
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新闻。
家住扬州市区的曹爷爷今年99岁,有四儿两女,一直以来,夫妻俩都住在大儿子的空房子里。
孩子们先后请过六七个保姆来照料生活,但他和老伴都不满意,直到2年前请到了胡女士。

曹爷爷教师出身,还是书法名家,经济独立,32年来从未找子女们要过一分钱,保姆费由他自己承担。因为满意,老人主动给保姆涨了工资。去年曹爷爷做手术,还额外给了保姆8000元,希望自己去世以后保姆能够照顾老伴。手术成功后,曹爷爷没有将这笔钱收回。

到了今年3月,曹爷爷的老伴先走一步。老人好不容易走出悲伤,大儿子却突然把保姆辞退了。没有保姆的这四五天里,曹爷爷称“一生都没有这么孤独过”。他想让儿孙们把保姆请回来,不料遭到了反对。

曹爷爷的孙女称,奶奶去世后保姆便开始对爷爷献殷勤,邻里之间还传出了风言风语。曹爷爷家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现在的确有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老人的孤独套取老人的财产。但是曹家的子女还是该坐下来好好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而不是不理老人感受强制执行。毕竟,老人开心、乐享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曾经还看到过一则报道,如今想起仍然如鲠在喉。安徽一名独居老人不慎摔倒,无法起身,不会说话,就这样光着身子摊在阳台上,吃力地敲打洗脸盆求救,4天后才被人发现。
而他住在同城的子女,已经20多天没有回家,也没有一个电话。

无法想象,老人该有多绝望,炎热的夏季,白天温度超过30度,晚上寒露湿重,这4天对他来说,一分一秒都是煎熬。
上个月28日,家住昆明的63岁的独居老人突发疾病死亡,是邻居见到老人家中有水渗出而又无人应门时,才报了警。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处于老龄化不断加深的阶段。而在老龄人口中有着一个更独特的群体——“独居老人”。有媒体调查,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亿多,占老人总数的九成。当“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的温情告白在朋友圈屡屡刷屏时,“独居老人摔倒后滴水未进”的新闻却在现实中屡现网端。


生而为人,父母子女一场,他们拼尽全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呵护我们长大、目送我们远离,最终,自己却活成了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岛。

这些年,我们听惯了中年人的难——上有老下有小,周围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却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唯独忘了,每一个孤独的中年人背后,可能都站着一对比他们更孤独的父母。他们失去了子女们的陪伴,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带着思念与悲伤。“遗忘”,是比死亡更可怕的存在。被家人、朋友,乃至社会遗忘的老人,将面对一生中最沉郁的孤独。不被惦记,不被关心,不被需要。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被硬生生切断。价值感为零,活着变成“可有可无”的事情。那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人已经“提前”死去。
有人说,父母养大孩子,是一个奋力托举的过程;而孩子长大后,就忘了“根”的存在。老人瞬间变成一叶浮萍。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融创融爱家顺势而生,为中国长者在养老、医疗、居住等生活需求方面提供更专业、更专精、更专注的服务体系。
入住融创藏马山颐养社区的长者,通过与社区其他居民的交流和外出活动,丰富日常生过的同时,也维持了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以及个人尊严。

△社区实景拍摄社区内还建有500平米的医疗服务中心,与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进行合作,专业医疗团队进驻,引入医保系统,开通与人民医院的绿色通道,配有紧急救助车辆,全面做到及时救助、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专注医疗与养老的联动融合。

社区实景拍摄 →

另外,社区与日本MCS美邸集团认知障碍照护中心合作,依托成熟先进的照护理念和专业的护理团队,为长者提供康复理疗、生活护理及失智照护等多类别的康复护理服务,涵盖起居照护、餐饮照护、排泄照护、入浴照护、认知症照护、康复照护等服务内容。

△社区实景拍摄《熟年》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生是一场旅程,在你背后,始终有两个人在无条件地支持着你,给你温暖的退路,坚强的堡垒。
年轻时我们周旋于工作和家庭,没时间去给自己的父母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没时间安排一个适合他们生活、保障他们身心健康的养老社区。时间的罐头一再过期,直到最残酷的时刻到来——“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年轻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时已不再年轻。如果把晚年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孤独就可能就是那静悄悄的枪林弹雨。

茫茫世间,每个人都是孤独地来去。如今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常态,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也请孩子善待父母,保他们晚年快乐安康。
感谢时间
让我遇见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融创融爱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