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案例 | 完善 “五个体系” ,构建全环境心理育人格局

商讯
关注一、完善物质保障体系,心理育人有基础
学校按照年生均10元的标准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00余平米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正在积极筹备建设中,基地内设有宣泄室、咨询室、冥想室、沙盘室、测评室、团体辅导室等13个功能室,预计将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可以为心理育人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为师生以及市民的身心健康发展贡献“德职智慧”。



二、优化队伍建设体系,心理育人有保障
学校组建了“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四级联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按照1:4000的师生比配备4名专职心理教师和9名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各系部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选拔培养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心理社团为主体的近2800名朋辈辅导员工作队伍;开展分层分类心理技能培训,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心理隔板技术培训,辅导员队伍进行谈心谈话技能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开展MOOC培训认证,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





目前,我校已有148名学管人员在线参加了专题培训,听取专家分析,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莘莘学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健全文化创意体系,心理育人更多彩
学校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内容涵盖辅导案例评选、特色活动评选、短视频大赛、脱口秀大赛、宣传海报设计大赛等,各系部师生提交作品300余项。疫情期间,举办“‘疫’路同行 为心赋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面前学生开展家书征集、微视频作品征集、笑脸征集、感动人物名片设计大赛、宿舍手工作品大赛等,活动提交作品100余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将心理健康理念植入每个学生心中。





四、规范咨询服务体系,心理育人有温度
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每个工作日安排接待个案咨询,节假日设专人值班值守,协同专兼职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朋辈五个主体,通过心理咨询、谈心谈话、朋辈帮扶等方式,为学生解决心理难题,形成浓厚的心理育人氛围。2022年,专兼职心理老师累计开展心理咨询人次433人,辅导员(班主任)累计谈心谈话6.5万人次,朋辈帮扶累计4350人次。与此同时,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队伍还加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矩阵,为其他学校学生及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五、构建危机干预体系,心理育人有重点
定期开展精准摸排,实施精准帮扶。本年度累计开展两次心理普查、两次心理排查,按照“一生一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重点学生建立精准帮扶台账,安排心理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确保第一时间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线上心理辅导,对心理危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严防发生极端事件。
建立“医—校—家“联动机制。与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畅通心理危机就医通道,方便有需要的学生及时就诊;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向家长发放《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家长告知书》,与就医后复学学生家长签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家长承诺书》,最大限度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一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硕果累累,立项山东省教育系统工会调查研究课题一项、校党建课题立项一项,结题校级研究课题一项,1项作品被山东省教育厅推选参加教育部心理健康典型活动案例优秀成果评选,1项作品荣获省二等奖,2项作品荣获省三等奖,1部短视频、1个微课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展播;在德州晚报刊登发表文章《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疫”路同行,用“心”守护》被德州市人民政府宣传报道。




来源: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