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丨揭秘睡眠监测神器,拯救你的破碎睡眠!

商讯
关注根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整体睡眠存在时长不足、质量欠佳等问题,“晚上不睡,白天崩溃”也成为不少人的真实写照。市民李先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日前,为了改善自己的睡眠问题,他来到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就诊。
“睡眠不好,对身体是一种长期慢性的耗损,时间一长,必然会引发诸多疾病。”睡眠中心负责人陈红接诊后,详细询问了李先生的睡眠情况,并建议他通过仪器进行监测,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提高睡眠质量。可面对便携式睡眠监测、多导睡眠监测等设备时,李先生却有些迷糊:二者有什么区别?自己又更适合哪种呢?了解到李先生的疑惑后,陈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为他进行讲解。

所谓“便携式睡眠监测”,又称睡眠初筛监测,主要监测血氧饱和度、脉率的指数,然后通过计算器的云处理和数据的学习,模拟计算出呼吸紊乱的指数,从而辅助医生进行诊断。顾名思义,它的优势就是体积小、携带方便,不需要在睡眠检测室中进行,且敏感度高,但这种监测主要用于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初步筛查。随后,陈红又介绍了多导睡眠监测设备,“这种监测仪是最常用的睡眠监测手段,尤其对于打鼾者来说,可以通过夜间连续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口鼻呼吸、心电图、心率等指标的监测,了解打鼾者有无呼吸暂停、暂停次数、暂停时间、发生暂停时最低动脉血氧值及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程度,是国际公认的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陈红说。

一听到“打鼾”,李先生点头如捣蒜,“有时候我会被自己的鼾声惊醒,有时候又会被憋醒,早上起来头晕眼花,感觉睡眠质量特别差,还不如不睡。”“这种情况就十分需要进行睡眠监测了。”陈红进一步解释,睡眠中心设有睡眠监测室,患者可以在整夜睡眠中,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连续并同步描记脑电图、眼动电图、口鼻气流、胸腹运动、血氧饱和度、鼾声、心电图、体位等多项指标,全部记录后进行人工分析,并出具正式报告。后续,医生将在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一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助力患者好眠。
“以前一想到失眠,总觉得只有服药这一个办法,但时间一长,又怕影响身体。现在好了,睡眠中心有这么多全方位、多维度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看来我的睡眠困扰终于有希望解决了!”一番交流后,李先生听从陈红的建议,决定尽快来睡眠监测室“睡一觉”,结合多导睡眠监测设备,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来源: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