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倾听德医安宁疗护背后的故事

商讯
关注“死亡并非意味着只能在无尽痛苦挣扎后停止呼吸,如果死亡的发生已经变得近在咫尺,或许尊重和爱可以让这场与生命终点的赛跑握手言和。”这是去年一部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该如何正视生命的尽头。
当不幸身患绝症,怎样才能更顺利、更优质地完成生命的“旅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安宁疗护科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们在病房里陪患者聊天,他们为患者提供精心搭配的饮食,在通过医疗手段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更在精神上给予患者慰藉。
“看上去我们是医生和患者,其实更像是多年的朋友,我们尽最大努力用陪伴温暖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安宁疗护科主任谭秀岭表示,安宁疗护是从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疾病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用医学的手段控制患者痛苦的症状,缓解疼痛,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让患者享受生活,体现生命尊严。

“安宁疗护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放弃患者,不再治疗。”谭秀岭回忆,去年科室收治了一名80多岁的男性患者,前列腺癌晚期。患者除了癌症症状外,还有吞咽困难,总是吃不下东西,因为营养跟不上,身体状况变得很差。
谭秀岭通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置入鼻肠管,帮助患者吸收营养,促进身体状况的改善。“我们急诊的不少患者都伴有进食少、肠胃功能弱、便秘等情况,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会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躯体疼痛。安宁疗护就是从患者角度出发,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舒适且有尊严。”谭秀岭说。
除了治疗之外,安宁疗护更多的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不同于其他病房的医生,在安宁疗护科,医护人员只要有空闲总会往病房里跑,他们会和患者拉家常、聊过往,倾听患者生命过往中的高光时刻和温馨片段,每个人的事迹医生甚至比患者家属还熟悉。
“我觉得我们更像是朋友”,急诊科主治医师夏宝松从事安宁疗护多年,他总喜欢往病房里跑,患者有些事情不喜欢和家属说,那医生就成为他们打开心房的钥匙。每一名患者的情绪状态不同,但夏宝松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他坚信,陪伴可以让患者更舒心。

对于安宁疗护科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不仅是疗护患者,也是疗护家属。很多患者家属在病房里若无其事,但在和医生沟通的过程中会突然崩溃大哭。面对这样的时刻,医护人员会多和家属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肯定他们的付出,尽心照顾患者。同时,指导并鼓励家属参与对患者的护理,努力让他们悲而不痛,哀而不伤。
曾经有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左腿因为癌栓出现了严重浮肿。多年来,她一直以家庭为中心,丈夫大男子主义,凡事都把父母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对她缺乏关心,她一直活得很憋屈。病人生命末期,憋气非常严重,痛苦无法宣泄。
每次走到她的病床前,在她愿意的情况下,谭秀岭总是和她多聊一会儿,给她说说家长里短,给她讲些笑话,让她宽心,但她总是愁眉不展。后来,谭秀岭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她的丈夫,丈夫追悔莫及。谭秀岭又跟她的儿子进行了沟通,儿子很孝顺,知道母亲最思念的是孙子孙女,就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母亲在离世前多一些安心,少一份牵挂。
“在她丈夫的协助下,我们为他们全家举行了‘幸福一家人’谈心会,听着一家人对自己这些年任劳任怨操持家庭表示感谢的肺腑之言,病人笑着流泪,最终释然了。”谭秀岭说。
在谭秀岭看来,安宁疗护是有温度的医学,其中包含着浓厚的人文色彩,这需要一支有爱的医护团队精心配合。自德州医院安宁疗护科成立以来,这支队伍迅速成长起来,根据安宁疗护病人的需求,开展了一些关键技术,比如规范的镇痛镇静、深静脉穿刺、鼻肠营养管置入等。他们始终秉持着有爱的工作态度,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开。
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