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邓小彬:以坚守和成长回报信任

商讯
关注

2006年,现任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邓小彬通过校招,从140多人中脱颖而出来到十三局医院(七院前身),16年来,邓小彬在这里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将人生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七院,并在这里实现了一件件人生理想。
入职16年,一路成长一路见证
“那时候十三局医院在德州市的名声很好,来我们学校招聘又比较早,机缘巧合,就来了这里,一待就是16年。刚来医院时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善,宿舍就在门诊楼3楼,是顶楼又没有空调,热的不行了我们就去附近的餐馆待上半天,医疗设备也没法和现在比。但医生们的技术水平都很强,以当时的条件,常见的关节、腰椎、开胸等外科手术,都能完成,这也激励我以前辈为榜样,不断磨练自己的技术。”

初入呼吸与消化内科工作,邓小彬遇到了职业上的领路人——现任副院长管国强,及至后来专攻呼吸专业,管国强院长依然给予他很多帮助。“当时管院长是呼吸与消化内科主任,经常给我们上课,带我们实践、锻炼,还有内三科的许立群主任,大家一齐学习进步,互相帮助。之前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在一起,呼吸系统方面并不精细,能治疗的疾病也仅限于肺炎等常见的疾病,调整岗位后,我就专攻呼吸专业。”在医院的支持下,2013年,邓小彬被派到省立医院进修学习,后期还参与过多次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培训,并在全国肺功能集中培训中成功考取资格证书,促进开展了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肺功能检查、NO检验、睡眠呼吸检测等技术,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及相关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巨大帮助。
“从以前到现在,医护人员经常被外派学习,这是医院的一项传统,更是医院对人员成长、技术发展的重视,有了这些支持,呼吸专业才做到了更专更精。”邓小彬说道。目前,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拥有5名医师,并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内重点医院相关科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上级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引进,为科室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入职到现在,邓小彬一路成长为科室骨干,站在曾经“前辈”的位置,他对科室内的年轻医师充满期待。“2020年医院改制后,各方面政策更好了,市里各部门各方面的投入也更多了,人才虹吸效应也更强,吸引来的大学生无论数量、质量也更高更优,希望年轻大夫们尽快成长,尽快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助力科室快速发展。”
恪尽职守,不负医院和患者的信任
六七年前,一位患者患有慢阻肺,半夜喘的厉害,给邓小彬打电话,邓小彬果断处置,病人很快转危为安,赢得了家属的信任。遇到如此尽职尽责的医生,家属强烈要求将患者年过八旬的丈夫也转到七院治疗,这让邓小彬一度陷入为难。“那位老人80多了,肺部有很多病灶,一直在住院,还发烧。正因为他年龄太大、基础病多,去了好几家医院都不敢给他做气管镜,导致一直没有确诊病因,治疗不理想。他的家属认为我非常负责,就希望我给他实施气管镜,虽然风险很大,但是面对家属这样的信任,经过充足的准备,我们为病人实施了检查,最终确诊是肺曲霉菌病,对症施药,终于慢慢治好了。家属非常感激,还送了两面锦旗。”疾病是患者、家属、医生共同的敌人,邓小彬认为,只有彼此充分的信任才能让医生发挥出全部能力,协助病人战胜病魔,而正是这种信任让邓小彬无论面对怎样的工作内容、工作压力,依然坚守职责。

2022年德州市新冠疫情反复,3月12日凌晨,邓小彬接到了卫健委的派遣命令,简单收拾后就赶往了定点医院,带领治疗团队负责新冠定点医院四病区患者的救治任务。“我们进驻病区时,什么都没有,一点一滴把各种办公用品、消毒隔离用具、28张病床全部置办齐全。”前后53天,查房、出治疗方案,汇报治疗效果、采核酸,邓小彬天天忙碌奔波,顾不上家庭,“这期间,医院医务科常常和我们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和身体状态,还送来了很多物资,院领导也到家里慰问,帮助解决各种后顾之忧,最后撤离的时候王太勇院长还亲自来接我们。有了医院这个大后方的支持,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充满信心,也一定竭尽全力完成工作,不辜负医院和病人的信任!”

“医院培养了我,还在这娶到终生伴侣,我非常感激医院。未来,希望医院越来越好,做大做强,尤其在技术、学术方面,为年轻医师提供更高更好的平台,为州城百姓提供更优更温暖的服务。”
来源: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