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三十余载 呵护孕婴健康——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原妇产科主任郭莹莹

商讯
关注

1963年在江西上犹卫校毕业的郭莹莹来到德州,从医院工作的第一天起到退休,在医院整整呆了33年,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最忠诚和热爱的医疗事业。她既是建设者和参与者,又是医院这60年沧桑巨变的见证者。
初来德州参加医院基础建设
因华北平原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严重水灾引起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党中央一声令下,水电部门就把福建省闵江水电工程局大部分主力工程技术人员调来德州市,并成立了“马颊河疏浚工程局”现在的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最早为“马颊河疏浚工程局职工医院”。为响应国家号召,抗击华北水灾疏导马颊河洪水,支援德州基础建设,在江西省上犹卫校毕业的郭莹莹,跟随新成立的马颊河疏浚工程局(原国家水利水电十三局前身)来到德州,就职于医务所马颊河职工医院妇产科(原址现在的二中院内)。
建院初期,全院人员不多,各科室也不健全,诊疗设备简陋,虽说是职工医院,但也为周围的农村群众提供就诊。1963年春节前,来德州经过不到半个月短暂的医疗知识培训后,被单位召回参与医院的建设,她和来自全国各地支援德州建设的伙伴们,轮流下工地去搬砖、筛沙子、和水泥,一天下来累的直不起腰。随时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不分日夜随叫随到,出诊去病人家里是常事特别是晚上步行下乡,一路经过芦苇地和坟地的小路被吓的毛骨悚然,因为医院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医务室,根本不具备住院条件。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用了差不多2年时间,两层小楼的十三局职工医院已建成,搬迁过来的医院添加了医疗设施,从此有了内、外、妇、儿、五官科、中医、药房、手术室、产房、化验室、放射科一应俱全,医院因业务需要人员不断从大学及中专院校分配或省级医院调来,医务人员也逐渐增加,办公和医疗条件也随之得到了不断改善。

因劳累过度失去了腹中胎儿
1964年7月的一天,下午连续出诊三家为产妇接生,当时的她已经有三个多月的身孕,好不容易熬到晚上,累了一天好不容易得到休息的她,睡到半夜时又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立即起床快速收拾好药箱,不顾自己有孕在身,毅然跟随家属背着沉重的药箱穿梭过河堤、芦苇唐、庄稼地大概走了近20公里才到了产妇家中,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一名助产师,由于产妇胎位不正,存在难产迹象,她通过娴熟的接生工作经验,在农户家里呆了8个多小时,终于在天亮的时候使产妇得到顺利生产。回到家后因劳累过度感觉肚子疼,经过药物保胎后,还是使3个月的胎儿不幸流产了。
从护士一路走来成为科室带头人
在院领导和党组织的关怀下,先后选送到德州市人民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进修,被派往天津南开医院主要学习内容为:提高病理产科的诊断和处理、妇科盆腔手术和阴道手术、新生儿的诊断和处理及计划生育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疑难杂症。学习期间,她刻苦学习与钻研先进医院的医疗技术,由于自己是卫校毕业,对医疗知识掌握的非常有限,在没日没夜的恶补着医疗基础知识的同时,跟随老师的步伐脚步学习较高的知识,不断在思想上和医术上得到进步及提高,回到医院的她凭着掌握到的先进医疗技术和知识,在妇产科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妇产科医师。又从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再到科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
德州首例实施腹膜下剖宫产术医师
众所周知,胎位不正引起的难产是威胁产妇生命最大杀手。为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郭莹莹撵转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会,学习参观其他先进医院技术,终于在去哈尔滨时,赶上了两个难产孕妇做腹膜外剖宫产手术病例。她跟随主刀医生全程观看了手术中的每个细节。当德州所有医院还没有开展这项高难度的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时,她就在参加交流会回到医院当晚,就带领她的团队,成功的为两名患者实施了手术,这是当时德州市医疗界开展最早,也是首例成功开展的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其特点为简单快速、术中的血和宫腔的羊水胎脂及胎盘的血防止进入腹腔造成污染、不会造成腹膜粘连、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她也被称为德州市腹膜外剖宫产术“第一人”。
为科室带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医院的妇产科刚开始成立科室时,只有包括她在内的2名医生和5名护士,随着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妇科产每年也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力量,她带领产科积极开展新工作,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对于刚刚来到医院的实习医生和护士,她都会热情认真负责的做好帮带,带领他们学会各种手术操作,一起观看、讨论、研究各种疑难病症例,实习医师做第一台手术时,她都会陪在手术室观看并指导他们顺利完成医生生涯的第一台手术,凡是在她的手下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在她的教导下都能得到快速的成长并能够独当一面。工作之余,还时常带领她的团队攻克难题研究科研项目,成功研究并广泛适用到临床中的新生儿异常与正常的比较和处理、侧切术全层缝合技术是当时妇产科的成功项目,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斑”的论文在中华医药妇科杂志进行发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优点”、“阴道侧切术后全层缝合的优点”被邀请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大会交流,论文也在全国妇产科杂志进行发表。把医院的新做法宣传出去,把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引进来,带领她的团队把产科搞的有声有色,妇产科的医护人员个个技术过硬、素质较强,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团队。
60年来她见证了从最初的小医务所发展到2层小楼,再从2层小楼到8层华丽的医院门诊大楼,又从企业医院转身为具有现代化规模的德州市隶属二级甲等公立医院。在建院60周年来临之际,她真诚的:“希望医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以救死扶伤为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来源: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