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 在山东”侧记:一眼千年,历史在这里“淄”意流淌|新浪

新浪山东
关注游淄博。
如幻如故,吾愿吾念。
人们常说:中华上下5000年,大致是从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算起;
而若从后李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种,因首次发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后李文化遗址而得名)开始算,淄博的历史已涤荡了8000年。
踏上这片土地,仿佛在翻阅一本尘封许久的书籍,时间沉沦,它那么厚那么重,走近它,又会发现它又那么时尚、那么鲜活。
“访周村古街”
===
2023.02.22 13:30

图源 | @百花香帅
旅程第一站,随大V一行来到“周村古商城”。入门的石牌坊上赫然写着的“大街”二字,顿时感到周村“古”而不“老”。又听说,这两个字是原山东省第一书记舒同老先生题写,瞬间多了一分敬意。
走入古街,你会发现类似“大街”的牌匾非常多,寥寥几字构成的牌匾背后,却都蕴藏着一段非凡的历史:
从提供了新中国第一面国旗面料的“瑞蚨祥”,到因一部电视剧而大火的“大染坊”;从旱码头旁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今日无税碑”,到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诞生的“大清邮局”;从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分餐制”的“丁家煮锅”,到国家级非遗技艺的“周村烧饼”……

大染坊

瑞蚨祥
都说岁月流金,这些“烫金”的牌匾,经历了数不清的岁月敲打,也经历了数不清的雨雪洗涤。每一扇大门背后,都别有洞天;斗折蛇行的街巷之间,串联着旧时的商业繁华。
“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在笔者看来,这里跟国内其他古街不同的是,当下的周村很多店依然以“原貌”示人。我们在与丁家煮锅店主闲聊时知晓,这里基本上以原来的古建筑为主,新建的很少,但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缮改建的,许多老店至今仍在原址售卖,仿佛一切从未改变。


“王村酿醋香”
===
2023.02.22 15:30

春分酿酒拌醋
4°、6°、9°,这不是最近的气温,也不是某啤酒品牌推出的度数,是王村醋的度数。
香水、红酒、咖啡都有前调、中调、后调,也有浓淡之分,或有比例分配、或靠度数分辨。殊不知,这些讲究,王村醋都有。
据说王村人酿醋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北魏农学名著《齐民要术》中便对王村酿酒制醋进行了详尽记述,自明朝以来从事酿造业在王村世代生活的毕氏家族还创办了最早的酿造业大字号——“井泉居”。


值得一提的是,淄博人不光酿醋,还以醋为名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小米醋博物馆,并且凭此建筑获得了国际建筑大奖,写到这里笔者有点酸了:你看,淄博人似乎总能把柴米油盐的家常事升华成“艺术”,比如刚刚去过的周村古商城,有个周村烧饼博物馆,在王村,又来了一个王村醋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让人感受最深的,除了“无处躲藏”“神清气爽”的“醋香”,一定还有博物馆“巧夺天工”的结构设计。

小米醋博物馆设计图
图源 | 世界建筑导报
据说,这座硕大无比的“醋坛子”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设计,简约的外观墙壁上配置数个盛醋器皿,裂纹痕迹似要与周围自然景致融为一体,展厅内别有洞天,土胚墙、弧形顶,洞内光影随阳光变换成不同的器皿形状,可谓是融设计角度、形态、色彩等为一体的建筑“孤品”。

小米醋博物馆
图源 | 天津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牛记庵心事”
===
2023.02.22 16:40

图源 | @优途天下
顺着山路,大V们到达了今天的最后一站,牛记庵古村落。
最先吸引到笔者的是牛记庵旁硕大的牛心石。牛心石是钟乳石,其形如心,倾斜下悬,由山泉常年流淌而成,历经万年,被当地村民视为镇村之宝,其形逼真,让人不禁怀疑是上天的刻意为之,神奇的是,牛心石中目前仍有清泉不断渗出,留下矿物沉积,使其不断生长,宛如一颗跳动的心脏,万年不竭。
初见牛记庵,让笔者想起了有“活的古村落博物馆”之称的皖南古村落,它们同样起源于明清时期,但同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不同,牛记庵更粗犷朴素。鳞次栉比的房屋藏匿于山体之间,依山就势,慢慢形成了“天上的村落”。


在牛记庵走一圈,你会发现“天上的村落”一词实属实至名归。以王家奇宅为例,此乃建于悬崖上的二层别院,总共十二间,从二楼向外望去,牛记庵景色尽收眼底,向下探头则为万丈深渊,让人感叹淄博人的智慧、胆识和技艺。
旅者笔记
与“活着”的历史对话,
或许是对过去最好的慰问,
也是对未来最好的叮嘱。
既有岁月可回首,又有明天可期待,
不正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吗?
在淄博,
“首”字号的title已经说累了,
回到住处让人愈发留恋的
是这些“古迹”在当下的
传承和创新的意义、价值。
周村的百年老店,
王村的醋香,
牛记庵的清泉……
这些依然在“营业”的“经典”
实际上是在讲述着淄博、
乃至山东的文化和历史,
它们的存在让人真切地明白着
“好客山东”的品牌为何能叫得响,
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
“中华文明”的魅力、力量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