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谦卑",让青岛这个区上市公司数量两年翻一番 | 望岳财经

新浪山东
关注
「山东活力区县图鉴2022」
"最谦卑",让青岛这个区上市公司数量两年翻一番
综合 | 迦叶
截至目前,青岛共有58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崂山区以13家牢据首位,而城阳区与西海岸新区并列第二,各有10家。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2020、2021年两年,城阳区的GDP仅为西海岸新区的30%左右,今年一季度,两个区的GDP差距继续延续:城阳区是314.43亿元,西海岸新区为1029.28亿元。
城阳区的GDP,比西海岸新区有显著差距,为什么上市公司数量却一样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之前,城阳区的上市公司仅有6家,2021年底已有12家(含2家境外上市公司),2年时间数量翻了一番。
这与城阳区当地对上市公司的重视和扶持有关。
城阳区是制造业大区,城阳的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对青岛的工业强市之路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而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能起到引领支撑行业的作用,进而带动制造业整体发展提速。
为了吸引上市公司,去年8月,城阳区明确企业境内外上市、上市公司迁入最高奖补1500万元,在山东省各区县中最高。
在奖补政策之外,城阳区还推出了上市公司倍增计划,筛选出区域最具发展潜力的120家企业纳入后背上市企业梯队,助力企业用好资本的力量。按照计划,到2025年,城阳区上市公司将突破30家,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
今年2月,城阳区委书记吕鹏指出,要大力支持上市企业发展,将企业家摆在C位,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打造最真诚、最谦卑、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三个“最”字,体现出城阳区对全区企业上市情况的重视和助力企业上市的决心。
此外,城阳区还将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写入了“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企业上市挂牌,为后备上市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和“一事一议”服务。
再来看2年间新增的上市公司都有谁:
2020年,高测股份上市,聚焦光伏产业链中的研发与技术;
2021年,盘古智能成功过会,其主业为集中润滑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研发,是国内风电产业链上的龙头;
2021年7月,海泰科上市,是国内外重要的汽车注塑模具研发基地,拥有10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除了这些本土企业之外,还有天行昆仑、每日优鲜、盈康生命等外来上市公司的迁入。其中每日优鲜是从青岛成长的本土企业,出走后又回归,落户城阳,有力地佐证了城阳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城阳区新增的上市公司均是“四新”经济企业,所谓四新经济,指的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在四新经济中,排在首位的是新技术,而高新技术企业,正是撑起新技术的主力军。
据不完全统计,城阳已有220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居青岛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200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企业”、“隐形冠军”等高成长企业92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同样居青岛前列。
目前,城阳区有科捷智能、大牧人、三柏硕、众瑞智能、中科英泰、迈金智能、沃隆食品等多家企业,处于上市“排队”或上市辅导阶段。而在这些上市企业“后备军”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这意味着,未来城阳区的上市公司后备军,不仅数量多,且“新技术”含量高。
作为青岛新晋主城区,城阳区称得上是青岛十区县中的后起之秀,从2010-2020十年间,人口增幅高达50.52%,位列青岛各区市之首;其中15-59岁人口占比达68.52%(2020年数据),全市最高,这意味着城阳区有着强劲的发展后劲。
近年来,城阳区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国百强主城区、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等,并依托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势头和“城阳引力”。
在青岛各区市中,西海岸新区一骑绝尘,一区的GDP就占到了全市的1/3,其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都是千亿级产业链;过去的工商业强区李沧,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市南、市北两个老牌主城区,“精耕细作”打磨城市核心功能;而城阳区的近邻胶州和即墨,在2021年区县GDP排名中分别占据二、三位,且仅有微弱差距,这给城阳带来了不小压力。
此外,失去流亭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也倒逼城阳寻找发展新定位。对上市公司的扶持和重视,正是城阳自我突破、砥砺奋进的一个侧影。
从城阳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中,我们也看到该区强势的发展后劲。5月12日,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成为青岛市今年以来首家主板过会企业。这也是城阳区继科捷智能和盘古智能之后的第3家过会待发企业,很快,城阳区的上市公司将达到15家。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而城阳区的明天,又会带来什么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