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高层对话

闻韶台旁,秧歌铿锵,济阳何以“敢想敢闯” | “黄河从这里入海”专栏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者 | 仓   庚

监制 | 蓝   色

设计 | 伦伦  排版 | 榴   莲

出品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旅游推广中心×新浪山东

黄河从这里入海 | NO.15 济南济阳篇(上)

- 序 -

济水之阳,可以闻韶 

济阳地处华北平原,境内有黄河与徒骇河流经,还是沿黄长度最大、城区最靠近黄河的区县。

在传统社会,济阳土壤肥沃适合农耕种养,但黄河的泛滥频繁与相对单调的物候特征又决定了很难形成稳定的大城市与制造业,那么重视基于村落与家族的集体协作与组织就变得十分必要,民风淳朴与强悍并存,敢想敢闯而且恪守道义,重视本土荣誉。

这个特点在济阳鼓子秧歌与闻韶台上都有体现。

济阳鼓子秧歌,发源于附近商河县,属于典型的黄河下游的平原坦荡地区的乡土文化,与海阳、胶州并列为山东三大秧歌流派。这里的秧歌富于气势与阵仗,有着黄河男子的威武雄劲之风,老中青与妇女分工协作,韵律铿锵,组织性强。所以,济阳鼓子秧歌明显地存有平原地区的治理黄河与抗击外患的集体意识,长时间得以保留下来,也说明了地方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感召能力,成为济阳本土文化的恒久魅力与精神特质。

坐落于曲堤镇的闻韶台(济南市济阳区八大景观之最。是一处具有浓郁儒家文化特色的古代从文景观),则是济阳民风淳朴的农耕文化的重要精神寄托,是淳化风俗与家国情怀的圣贤教育之地。

平原是开放的,大江大河是浩荡的,集体主义与保卫家园的精神放大了就自然有了家国情怀的推崇。在平原,教化最宜起高台,观瞻仰望。闻韶台临河而立,也正是面对的泰山与曲阜圣地的方向,虽阻以山水,犹心向往之。出生于济阳的著名北洋军阀将领卢永祥[编者注:(1867年-1933年),原名卢振河,字子嘉,中国山东济阳人,皖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经常捐助故乡,在他资修的济阳县志里还有闻韶台景色的照片。闻韶台下有闻韶书院,清代济阳的张尔岐[编者注:(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这样的经学大师就曾教学于此,其学问精深引顾炎武结为好友,但一身傲骨,淡漠名利。

鼓子秧歌与闻韶台,成了济阳最重要的两个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济阳尚武之风在社会动荡之时就会显现出来,隋末农民起义领袖辅公祏(?―624年)、北洋上将卢永祥与当代战斗英雄李志业(1924—1946) 等等都是此中代表性人物。虽在和平稳定时期,济阳的文人也多耿介,例如上述的经学大师张尔岐。

地灵有人杰,也有美食与特产,三位一体。

济阳的地势宽广与水土肥沃也发展出了很多地道物产,其中成为地理认证标志的有徒河黑猪,曲堤牌黄瓜,仁风西瓜与崔寨香瓜。

这些是真正地道物产,具备黄河、徒骇河的沿黄中医属性:消渴止烦、滋阴补肾,对降血压、补血、防范糖尿病等,也呼应了济阳黄河文化特质,那就是坚守根本,防止虚浮飘荡。

济南一带, 历史上的工商业的自然便捷通道多在齐河到槐荫一线,在济南城区北跨以后,济阳迎来了顺畅的内外沟通与工商业机遇,济阳的传统文化底蕴将成为重要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优势。济阳人有着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富于组织性,这是进行工业与大农业生产制作的优良社会条件与文化品质。济阳的农耕文化里,水土肥沃是产品品质的资源禀赋,加上必须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形成了对品质与体量的持续专注与追求,有利于产业经济的专业化、规模化、品质化的发展方式,自然也利于注重诚信的商业发展。

"黄河变通衢”

济阳的平原上就会出现重要的制造业与南北商业物流中心,以及农耕文化主导的生态发展中心,而济阳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将会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与品质担当。

济南的文化发展有两个突破,一个是往南翻过泰山之阴,一个是北上来到黄河之阳,山水之间有怡然自得,山水之外有熙熙攘攘,皆闻韶之乐也。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