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河到了济宁梁山变得“可爱”? | “黄河从这里入海”专栏

新浪山东
关注
作者 | 仓 庚
监制 | 蓝 色
设计 | Momo 排版 | 榴 莲
出品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旅游推广中心×新浪山东
黄河从这里入海 | NO.6 济宁梁山篇
▼黄河过济宁(手绘/李杰 设计/Momo)

- 01 -
序:黄河津梁,山水制度
黄河过梁山县,遇见了梁山,在唐末五代时就有了梁山泊,宋代更是因为不断决堤形成了“八百里水泊梁山”,也成了《水浒传》故事的发源地。
▼水泊梁山风景区(图片来源/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黄河在鲁西南时,初步形成了大片的湖群以盛纳黄河的泛滥倾泻,尽显大地母亲的厚载之德。在后期黄河的持续冲决、填塞与改道中,鲁西南大平原渐渐平整稳定了下来,沧海桑田,完成了平原上的黄河方案。
原有的大野泽渐渐趋于淤塞之后,随着黄河继续东流而把中心游移到了今天梁山县一带时,就形成了号称“八百里”的巨型湖泊。只是这一次,鲁西南那个长野大泽的故事开始改写,黄河遇见了山,中国地理上最大的山水文化道场拉开了序幕。梁山虽小,却是把水土关系进行全新演绎的主体性存在,它躬身入场,赫然醒目。
山很小,一小群山头抱团耸立在平原上,当四周水泊,愈显孤高。梁山,泰山山脉的余之余气也,就近东平县边境低矮散落的山体都称得上是其发端。但是,八百里浩荡水泊也没有把它荡平沉没下去,梁山虽处泰山的边陲末端,但也成了巍峨泰山的全新触角与身份代言,前来接引黄河,另辟前路。
梁山的出现,意味着鲁西平原正在向鲁中山地过渡,地理生态与文化也体现了相应的融合。在隋唐时代,梁山就是我国的佛教胜地之一。当地有“梁山周围村庄三十六,寺庙就有七十二”,后世的一百单八将与之暗合相应,意为水浒英雄是菩萨、天神一样的神灵转世,替天行道,有着文化的合理性与自信。
当水患来临,天神一样的英雄就出现了。
面对黄河的恩赐与破坏,梁山有父亲般的威严,在滔天大水催逼的时候,硕果仅存,梁山成了唯一立锥亦可成佛之地,成了底层众生在绝境中的堡垒。宋江们[编者注: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一位]被逼上梁山时,连懦弱者也有了胆气,有了天地江湖上的豪气。
见龙在田,梁山是泰山来到了大野,危亡时就会有“龙战于野”[编者注:出自《周易·坤》,意思是群龙在荒野大战,比喻群雄角逐],有梁山好汉的千里纵横,有拼命力保家园的机智勇敢。
流风所被,在明代一带高僧西竹禅师,从梁山雪山峰南麓的法兴寺出发,率僧兵三千余人抗击倭寇的英雄壮举。虽在民间,而家国天下的理念,梁山与泰山、黄河的精神是内在一致的。
把梁山县放在黄河的维度上,同样有一条地理与文化的路线,对应了、具体化了山水圣贤的三才(三节点)结构。
郓城一带的大野泽游移为梁山泊,梁山泊化身而安顿于东平湖,梁山泊就是黄河之河湖演化的一个居中节点。郓城是纯粹平原式黄河文化,东平是山水相容的黄河文化新的样式,梁山兼而有之,居中过渡、关联。在泰山脚下,梁山县是山水文化的开端。
作为水浒文化的发源地,梁山县也是郓城、梁山、东平三地水浒文化序列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中心地带。
黄河的地理变奏,梁山是关键一环,且引入了运河,梁济运河[编者注:梁济运河是京杭大运河-鲁运河的一部分,承担着航运功能。也是济宁、菏泽境内淮河流域的主要排水通道,具有泄洪功能。]还是黄河文化向南北开拓的起点与中心。
▼梁济运河(图片来源/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对于水的编排,梁山一直在场,都是居中的地标。运河与黄河相遇,又极大丰富了梁山县文化的内涵与底蕴,在运河带来的富庶于期盼的对比之下,黄河安澜变得更为迫切与珍贵,抗争愈发有了现实的家园的关怀,好山好水好人家正是山水圣贤的理想世界(黄河之运河文化另论)。
黄河之遇梁山,过泰山脚下,望见圣人之门,得山水之意,始兴家国之念。水泊梁山,河与山关系审慎,水与土正准备进行一次深度结构化创建,有关乎人的崛起,有关乎族群的生死考量。
- 02 -
梁山:泰山与梁山,英雄与圣贤
梁山,顾名思义是大地的脊梁、栋梁,是渡口与出路,当下即是"天下黄河之津梁也”。
梁山出现在原野上,四顾茫茫,却是泰山的见龙在田,是民间传说中的天神下凡尘,水浒人物出场之地,英雄的道场。这样的地方出现了山,不管大小,就注定会有英雄。梁山确实太小了,俨然孤峰,却依旧有着一意孤往的勇气。
曾经在泰蒙山西南麓的徐州,也伸出了一群深入中原腹地的山脉,就成了“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继而有了刘邦项羽对暴秦的抗争。
梁山虽勇,却不是刘项的称王称霸的想法,不是“彼可取而代也”,更不是大丈夫当如是的艳羡与膜拜,而是有着最直白的对于道义的维护,非常朴素。
虽然低微了,沦落江湖了,但是梁山地近泰山曲阜,早染邹鲁之风,本是天下理念。中国早就没有了封建主义,即使有封建贵族现象与渴望,也没有真正的合理性,不得人心,不合国情。代表统一的皇权与渴望社会稳定的百姓才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只是在官民治理上出现了问题,而且多是“乱自上起”,所以反贪官、杀豪强才是底层人民的呼声,是梁山宋江的阶层本能反应。
▼ 梁山宋江寨(图片来源/好客山东文化和旅游图片库)

水浒故事发生在梁山,作者也愿意艺术地渲染它本来就有的文化意象。梁山是地理过渡之地,处于黄河由平原行进到山区的转换之际,它是泰山的前驱,身处于泰山天下视野的正前方,为专扶正大地纲常秩序而来。
这就是梁山一带的民之忠勇——大地有秩序,混乱必须走向统一,梁山虽小,也是
"匹夫有责于当下“。
社会矛盾不可以通过分裂国家来解决,这体现了山东人的一贯维护大一统的思想,忠于天下、拒绝分裂。就像山东的山,不曾拱卫出一个四塞之地,没有实现集权四方于一身的中央管控,不是用来控制河流,而是立身稳健,然后俯身于四方的低矮广原,去平复,输出清流,生成河床。梁山毕竟能仰泰山之高,虽身处一隅毫无基础,也看不惯大地失序,看不惯恶势力的肆意横行。梁山上,“立地成佛”,哪怕当下这块地儿岌岌可危。
黄河迅速吞噬淹没了大地,黄河泥沙又慢慢修复了大地,洪水退去,梁山依旧矗立,它维系的正在生成的山水秩序,随着重建的广大田园也一起渐渐显露出来。梁山与泰山,义气相投,在八百里水泊中坚守了下来。
▼ 水泊梁山好汉月(图片来源/文旅山东官方微博)

当大水来临,暴政不已,梁山好汉揭竿而起后,也在寻找着未来的方向出路,也想致君尧舜上,朝向对面的泰山与曲阜那边的理想走去,走向国泰民安。水浒英雄没有失败,黄河安澜,天下安宁,那个时代回答不了,但可以传薪于后人,定格于梁山,等待,坚守。
好汉原来是圣贤,是“礼失求诸于野”,是圣贤走向草泽,是理想需要勇敢与性命的践履。山水的道场里,梁山是泰山的江湖登场,好汉是圣贤的现身说法。如是,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人文地理架构,梁山县也有梁山、水泊、好汉与之同构,相与偕行。好山好水好人家,是梁山的理想,也体现了泰山的人文理念。
- 03 -
梁济运河,梁山以安
梁山与运河结缘,很早就发生了。
早在春秋战国开始,梁山就是许多古运河水系的一部分,例如鸿沟、菏水、桓公渎等都印证着运河早就是梁山县的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今天境内的梁济运河(鲁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部分),起点就在梁山黄河岸边,而依托沿线船闸而形成的开河、袁口、靳口古镇也因此变得非常富庶。梁山运河文化的真正兴起,正从梁济运河开始。
农耕时代的中国,最大差异与互补来自南北,则南北自古是商道,运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运河带来梁山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各种庙宇众多,习俗交汇,梁山人开始思想活跃,其影响至为深远。
梁济运河的巨大作用与文化的深厚,自不待多言。本文旨在发掘梁山诸文化背后的意象关联,探梁济之韵,流被之远。
南北者,子午也,连梁山功夫都叫子午门,贵为中国四大功夫流派之一。功夫在传统五行里属水,水就是肾气,就是力量,就是生命之本。但是功夫是有地域性的,子午门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刚柔并济,在力量的表达上,特别重视表里、内外、动静、虚实的协同,其地域性却显示了广域性。
在子午门的梁山,黄河流东西,如人体之有任脉,如日月之运晨昏,是常态,是稳定系统,是功夫之柔也。梁济通南北,非晨昏而是昼夜,非温良而是寒热,大开大合,通天彻地,乃功夫之刚也。黄河与运河交,且因梁山而有结体之式,所以西北体刚,东南用柔,绝非旁门偏执,一隅之器。
▼梁山武术(图片来源/好客山东文化和旅游图片库)

梁山泊消失了,黄河悬挂而隔绝,梁山是稳定了,无奈舟车难至,发展成疑。但有了运河,有了运河的贯通,运行就通了,陆上舟船制作——汽车业似乎也开了窍,梁山县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专用汽车集群之一。水是大地的方向,河流才是一切运输的本源,何况是“运”河,名字都是河有津梁、其运可济呢!
黄河在平原都是悬河,本地水系无法与之交汇,畏黄如敌,彼此冷漠。有了运河,悬河就接了地气,有了在地化的一些可能,黄河变得可以触摸,变得可爱。有了运河,本地的河流也就不再支离散漫,而是多元一系,协调发展。各自凌乱,再小也犹如黄泛,只有融入更大更远的圈层中,随着更大格局的运河,才是梁山精神一以贯之的精神属性,才是运河理念。
梁济运河能够理顺本地河流,应对泄洪,利于灌溉,也形成更好的运力,从而境内水道顺畅。相应地,一方水土一方风物,梁山本地的中草药功能以利水道、止血、调阴虚血热的占比就很高。运河南北兼备,沟通了东西的黄河,生态好了,犹如气血平衡,阴阳皆有补益。
梁济运河在过黄河的时候,河口有山——梁山孤峰耸峙在一边,这个组合,在京杭线路上并不多见。梁山这个地理标志主要的情景是标注了梁济运河,梁山的运河是有原则的,是有方向感的,流通的是天下资材,而不是物欲横流,无所节制。运河两岸有很多的庙宇,有各地的民间信仰与精神尊奉,人与河流都有方向。
运河是通贯之道,流过了梁山,又打通了黄河,意象生成不止,上略引,以抛砖止。
▼黄河梁山县滩区(图片来源/“学习强国”梁山县通讯站)

下期预告:“黄河从这里入海”专栏NO.7 | 泰安市东平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