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登顶东北亚,青岛港距国际一流港口还有多远?|望岳财经

新浪山东
关注2021山东上市公司观察:
吞吐量登顶东北亚,青岛港距国际一流港口还有多远?
作者/柒陆壹
集装箱航运市场从未如此火爆。
业内人士指出,去年下半年疫情影响减退,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集运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情况,运费大涨。而前不久苏伊士运河拥堵“后遗症”仍在蔓延,使得今年集运行业延续了港口拥堵和集装箱设备短缺的行情。
受此影响,我国港口股股价“水涨船高”。
中远海控一季度预计狂赚154.5亿元,一季度H股暴涨29%,同期,中远海发大涨14%、东方海外国际涨12%、中远海能涨8%、中国外运涨超7%。
其中,“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世界最大综合性港口之一”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港”,601298.SH、06198.HK)近半年来A股累计涨幅15.66%,比沪深300指数高出12.05个百分点。此外,青岛港在业务和业绩方面也表现抢眼。
据此,青岛港近年来开始向“世界一流海洋大港”的目标进发,但从当前来看,青岛港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01
业绩、业务表现抢眼
3月39日晚间,青岛港发布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132.19亿元,同比增长8.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42亿元,同比增长1.36%,两项指标均实现5年连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05亿元,同比增长21.5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0.78亿元,同比暴涨13059.79%,有较稳定且强劲的盈利能力。
从年报透露的分红情况来看,2020年青岛港拟每10派2.622元(含税),派息比率从2019年的40%提高至2020年的52%。若算上本次拟于今年8月派发的17亿元股息,上市以来,青岛港将累计派发股息72亿元。
与业绩保持统一上扬步调的还有青岛港的业务情况。年报显示,2020年青岛港货物总吞吐量5.4亿吨,同比增长4.5%,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7%。据此,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越了(此前)东北亚最大的韩国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成为东北亚第一大港。
那么,青岛港保持业绩、业务稳步增长的原因何在?事实上,青岛港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叠加的政策红利功不可没。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港成立于2013年,是青岛港口的主要经营者,运营管理青岛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董家口港区和大港港区四大港区,主要提供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各类货物的装卸和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金融服务等。 2014年、2019年青岛港分别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港口最早于1892年开埠,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北纬36°的地理位置优势,使青岛港成为终年不冻的深水良港。
而山东发达的铁路网络、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庞大的经济腹地辐射力为青岛港运输货物、扩展业务提供了便利,且其与大连、天津、营口和烟台等渤海湾沿线港口相比,青岛港离国际主航线距离更短,平均耗时可减少1-2 天,为客户减少了时间和运费成本。发展至今,青岛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占据东北亚港口圈的中心位置,是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
去年,立足于区位优势,青岛港持续开拓日韩市场,通过与矿山及日韩贸易商加强合作,铁矿石国际中转业务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7%。
此外,近年来青岛港还不断承接国家战略,在政策东风中发展愈加强盛。
2013年,“一带一路”政策被提出,青岛港成为“一带一路”十字交汇点,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通航贸易。2020年,青岛港新增外贸航线14条其中直达东南亚、中东、欧洲的“一带一路”海上航线7条全面扩大了“一带一路”市场布局。
近年来,山东自贸区成立,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使命,又为青岛港的发展“加了一把油”。
青岛港在年报中表示,去年业绩和吞吐量双增,主要得益于公司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等战略机遇,“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而随着公司规模和盈利水平的不断提升,青岛港也在近年来迈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步伐。
但成为世界一流港口,青岛港要做的还有很多。
02
下一步,“世界一流”?
去年11月,青岛港最大控股股东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港(集团)”,属青岛市国资委旗下企业,青岛港(集团)持有青岛港55.09%股权】曾因一份公告引发外界热议。在这份关于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变更的公告中,青岛港(集团)表示山东省港口集团(属山东省国资委所有)与青岛市国资委签署补充协议,青岛港集团股权划转标的由100%变更为49%【2019年8月,青岛市国资委曾拟将青岛港集团100%股权(含青岛港集团拟持有的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山东省港口集团】。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股权划转节奏放缓或源于证监会相关要求限制,但目前来看,虽然在法律层面上青岛港(集团)最大持股方仍为青岛市国资委,但山东省内的港口大整合已经开启,收归山东省港口集团所有已是早晚的事。
对此,有报道认为,整合后的青岛港将获得更加强劲的产业带动能力。以最早整合的北部湾为例,其在整合后的12年间经营业绩亮眼,营收及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均达到双位数,资产负债率以下降了14.97个百分点。
但同时其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去年,山东社科院专家在《山东港口资源整合的深层次思考》一文中就提到,山东港口整合后,面临着实力相当的行政区域内,港口以邻为壑、分割腹地以及整合意愿不一致、利益难以平衡的挑战,此外,港口整合需要企业和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对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来看,刚刚进入整合状态不久的青岛港未来发展形势如何,还不甚明朗。
此外,从全国来看,青岛港则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当前,广州港、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苏州港等均已实力不凡。
目前,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控”)、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港”)均已发布2020年报。
从体量来看,截至2020年末,广州港、中远海控、上港集团总资产分别已达3382.62亿元、2719.26亿元、1559.25亿元,均破千亿大关,而青岛港的总资产则为571.77亿元,仅高于唐山港的245.92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0年,广州港、中远海控、上港集团、青岛港和唐山港分别实现营收1125.28亿元、1712.59亿元、261.19亿元、132.19亿元、78.37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7.29亿元、99.27亿元、83.07亿元和38.42亿元和18.43亿元。
因此,不管从企业规模还是盈利水平来看,青岛港都远低于广州港、中远海控和上港集团。由此来看,青岛港仍具备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从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来看,建设世界一流港口,除要求体量足够大外,还要求港口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绿色、智能、平安港口建设。这就要求港口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年报显示,近年来青岛港研发投入并不高。2020年,青岛港研发费用仅为0.2亿元,同比下降40.24%,占总营收的0.15%。
此外,青岛港或还面临自身内控不利问题。今年2月,青岛港为其全资子公司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港物流”)提供了14亿元担保,而在去年6月份,青岛港物流因涉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发函至山东省交通厅对其调查。
由此来看,青岛港目前虽在多重红利叠加的情况下业务扩展、业绩飞涨,但未来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资料:
1.青岛港2020年报发布 集装箱吞吐量首超韩国釜山港,经济观察报,2020.4.1
2.青岛港暂时“留”在了青岛,青岛新闻网,2929.11.19.
3.营收净利“双升”,青岛港(SH,06198.HK)做对了什么?界面新闻,202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