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高层对话

东望|广饶“轮胎之都”,能否带好“科创营”?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者/陈沆

3月中上旬,在东营市统计局发布“2020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工业生产持续加快,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业增长16.6%;重点产品产量中,子午线轮胎外胎10527.59万条,增长14.9%。

作为我国轮胎产业主产区,早在2013年时,广饶县轮胎年产值就曾超千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1.5亿条,约占全国的25%以上、全省的50%以上。截至2020年12月底,广饶县橡胶轮胎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3.5亿元,同比增长8.9%。从过千亿元的年产值如今缩水为仅剩三分之一,曾经风光无限的广饶轮胎怎么了?

要讨论这背后的原因,就得先讨论当地轮胎产业发展的特点。在广饶轮胎产业发展的早期,当地奉行的是“野蛮生长”的成长路线,简单来说,就是当地几乎大多数轮胎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普遍采用的都是为别人贴牌生产的“代加工”模式,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这种单纯依赖贴牌生产、低成本出口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当地大部分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都不足,也导致了广饶轮胎产业始终处于“微笑曲线”最底端,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对比产业链布局完整的外资轮胎企业,广饶轮胎利润率仅为对方的30%~50%,且随着技术差距的拉大,利润率下滑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速。

但在当时供不应求的市场刺激和政府支持下,从2002年到2012年,广饶不少企业开始盲目扩张产能,这其中,大规模地进行子午线轮胎产能的重复建设的厂家占了不少。有统计显示,在当时山东300多家轮胎企业中,仅广饶一个县的企业就占到了全省三分之一,轮胎年产量占到全国近三分之一。当时的广饶不仅是全球轮胎采购基地,还是全球轮胎行业的"风向标",“世界轮胎出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在广饶”,这句话见证了这座小县城昔日的辉煌。

但好景不长,2014年后,国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轮胎产业作为山东七大严重过剩产业之一,广饶轮胎首当其冲。

在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产业大趋势之下,以及后期市场竞争的加剧,广饶一大批产品没有竞争力、技术优势不突出的企业被淘汰,这也引发后续“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地不少侥幸生存下来的企业受“互保互贷”借贷链条波及,因资不抵债接连破产,2018年时永泰、恒宇、国风、奥戈瑞、德瑞宝等广饶轮胎大厂纷纷宣告破产,广饶轮胎产业进入彻底的洗牌模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当时广饶政府提出了一份“关于整合广饶轮胎行业 壮大轮胎产业的建议”的政协提案,提出要成立山东轮胎集团公司、整合轮胎企业、打造轮胎著名品牌“乐安”。

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广饶政府近年来的重心明显是放在了更具可操作性的整合当地轮胎企业上,如当地提出要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培育3~5家进入全球轮胎行业前列的企业。

经过整合之后,仅恒丰橡塑、华盛橡胶等为代表的广饶6家骨干企业的综合产能便几乎占到了当地橡胶轮胎总产能的80%,恒丰橡胶、兴源轮胎、华盛橡胶、中一橡胶4家企业入闱2020年全球轮胎75强,去年当地橡胶轮胎产业又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

兼并重组在培育骨干企业、产业集群的同时,也为当地的轮胎产业注入了一股科技创新的新动力。譬如,通过科技创新,广饶实现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广饶“科创营“外援的加入,极大地推动了当地轮胎产业的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目前,广饶县重点轮胎企业的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0%,70%以上的主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华盛橡胶集团、赛轮(东营)轮胎、方兴橡胶等不少轮胎企业都研发出了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轮胎,如方兴橡胶便凭借研制出国内首条全钢乘用车轮胎,成为世界首个具备批量生产全钢乘用车轮胎的企业。

但在显示科创实力的重要数据方面,广饶却依然略显乏力。2019年广饶专利申请量约111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27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762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226件,发明专利占比仅为11.39%,而就在6年前,这一数据还高达27.81%、接近30%,当时广饶与青岛市北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年公布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名单中山东唯二两个上榜的区县。

从专利申请总量来看,广饶科技创新能力虽然在增强,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当地创新投入依然偏低。广饶所属的东营市在《东营市橡胶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中曾提到,该市橡胶轮胎企业总体研发投入不高,投入不及销售收入的1%,而全球行业平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为3.9%,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巨大差距。

此外,创新基础薄弱,高素质技术人才短缺,创新主体发育不足、缺乏创新性大企业等问题,在广饶轮胎企业中仍普遍存在。

尤其是后者,在全球轮胎企业前20强中,无论是国外轮胎巨头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还是国内轮胎企业巨头三角、正新、双星等,它们的研发费用都长期居高不下,普利司通2019年研发费用69.08亿,正新轮胎12.25亿元、玲珑轮胎7.30亿元,分别占到了其营收的4.70%和5.74%,而广饶头部轮胎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仅为2%,对比这些行业巨头,广饶轮胎企业的研发之路还要走很远。

纵观广饶轮胎产业发展,除产业链条还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之外,品牌建设滞后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当地虽然号称“轮胎之都”,但却始终缺乏像米其林、玲珑、三角等用户耳熟能详的轮胎品牌。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解决广饶轮胎发展困境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方法,无疑仍是科技创新突破,带好轮胎产业“科创营”,不仅需要广饶从自身出发,做好科创“内功提升”的真功夫,更要引进一些外地企业进入,用市场手段谋划补齐短板。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