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城市关注

【厚德齐地 美德淄博】淄博志愿者谢晓莹:互联网+支教公益 为山区孩子播种舞蹈梦想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月25日下午,在淄博市博山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的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翗翗助学”)网络直播教室里,谢晓莹正在给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等全国各地的2700多个山村班级上韵律舞蹈课。

直播间里,作为翗翗助学负责人的谢晓莹穿着舞蹈服,笑容灿烂,一边示范着舞蹈动作,大声提醒孩子们将动作做到位,还一边不时地和孩子们互动。40分钟的课程结束,谢晓莹的额头上沁出了一层汗水。

“幸好有了‘翗翗助学’公益课堂,孩子在家里就能用手机收看经典阅读、趣味数学和英语绘本阅读等直播课,每节课半小时,寒假连上两周,俺们一分钱也不用交,老师都是来自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志愿者,孩子可喜欢他们了。”博山区博山镇上庄村村民张秀琴悄悄打开女儿的房门,孩子正在上趣味数学课,手机屏幕里,老师结合着动画讲了一个勇闯数学迷宫的故事,女儿杜雨宁被故事情节迷住了,一会儿举手抢答,一会儿哈哈大笑,根本没注意到站在身后的妈妈。

“通过学习舞蹈我变得更自信了,我特别喜欢兔姐姐。”屏幕里,宜宾市翠屏区孔滩玉家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刘昕妤笑着说。“兔姐姐”是孩子们对谢晓莹的昵称。“刚开始跟孩子们接触的时候,为了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我就给自己起了‘兔姐姐’这样一个名字,因为不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来说,小兔子都是一个比较容易接受且讨人喜欢的小动物。”谢晓莹说。

“我发现,孩子们从最初开始上课的时候害怕面对镜头,到后来抢着到镜头前打招呼、表演所学的舞蹈,他们变得更自信了,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谢晓莹说。

“我小时候就在乡村学校上的学,特别能体会到孩子们对各种知识、技能的渴求,所以就编排了这种适合乡村孩子学习,不受场地、器材、季节限制,集合啦啦操、武术、舞蹈为一体的韵律舞蹈。”谢晓莹说,今年寒假,他们还首次开设了经典阅读、趣味数学、英语绘本课程。

“‘翗’字是飞的意思,拆开看是多学习,寓意通过公益课堂帮助山区孩子飞得更高,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翗翗助学”公益助学团队创始人谢晓莹说。7年来,这位博山姑娘和4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已连续为全国各地5000多所乡村学校的17万名乡村学生教授经典阅读、音乐、美术、韵律舞蹈、翗翗诗舞等课程,收获了无数纯真的笑脸。

2021年8月份,翗翗助学服务中心携手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联合新疆巴州教体局、博山区委统战部等单位针对南疆若羌县的4000多名在校学生启动“文化润心·诗舞润疆”项目,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翗翗诗舞课程中,引导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中华精神。

截至目前,翗翗助学已经通过互联网覆盖全国23个省的5000多所乡村学校,让超过17万名学生受益。“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入一些科学类的课程和科技类的课程,会把一些职业体验类的课程加进来,希望有更多的素质课老师能加入到我们,为山区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谢晓莹说。

(淄博文明网综合)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