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城市关注

利津黄河大桥,收费不合理何时休?|山东Hi观察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营市利津县,曾经也是黄河入海口,随着黄河改道及黄河三角洲不断扩大,新的黄河入海口移至垦利,这里已经变成了黄河的“后花园”。

说利津是后花园,是因为这里生态环境优越,不仅有黄河的”黄金海岸“、”雁滩湿地”,被称为“百鱼之乡”、“对虾之家”,更有大量的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草业基地。

黄河是利津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利津黄河大桥也是黄河上的最后一座大桥,这座桥的通车,既便利了利津县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利津县域经济发展和加快融入“黄蓝”两区建设。但对这座有着特殊意义,又带来了巨大利好的大桥,利津人多年来却怀着复杂的感情。

自2001年开通至今,利津黄河大桥的收费标准一直是单次10元,这意味着,只要过了大桥收费站,就算刚走出去一米再回去,也要再交一遍钱。

这种明显不合理的收费设置,多年来饱受诟病。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很多住在利津的居民每天需要往返利津、东营两地,“少的一天往返一次,多的要往返几次”。算下来,一周五天每天开车往返的话,每月过桥费至少要400元。

受影响的还有出租车司机,每次去利津都要和乘客纠缠谁付过桥费,使得司机觉得跑利津得不偿失,因为空车回来还要被收取过桥费,“利润并不可观”。

此外,做瓜果蔬菜生意的人一旦空车进出,或者外出谈生意,也需要缴费。一段时间下来,也是一笔额外开支。

此外,收费也常常引起大桥拥堵,让着急过桥的人一筹莫展。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利津民间对大桥收费规定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峰。早在2015年,当地省人大代表张翠翠就提出了“一日一票”的建议,时隔4年,利津县政协委员徐海霞又在县两会上提出了“开放季票”办理的提议。

遗憾的是,这两则反映民声的提议,后续都没能得到落实,本地居民依然要忍受这种不合理收费,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利津黄河大桥宣布新收费站正式启用时,收获的是一片嘲讽之声。新收费站的设立据说是为了解决交通“卡脖子”问题,但利津居民认为,撤销收费站才能使通行效率真正提升。

民众的嘲讽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打通高速公路“堵点”,逐步取消收费站,早已是近几年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一个重点。早在2018年,江苏省已经决定,逐步取消5座跨江大桥、5个苏鲁省界收费站,待出高速时统一结算。

对比之下,利津黄河大桥的新收费站不得不说有“开倒车”之嫌,这是在不合理的收费之外引发民怨的又一个点,因为居民不得不在承担着较高的过桥费的同时,忍受堵车。

据悉,利津黄河大桥建造时,采取的是国内首例BOT(建设-经营-移交)及股份制方式筹资,28年后移交地方管理。这也是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解决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一次有益尝试。

去年10月,利津县民生热线综合服务中心又收到市民询问,“黄河大桥何时能取消收费?”,官方给出的回应是这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收费单位,收费年限自2001年9月26日至2029年9月25日。

收费的年限是定好的,但如何收费,按单次、按天、还是按季度,却存在可以操作的空间,否则,当地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不会一再提出按天收费、开放季票等建议。

很显然,利津相关政府部门对居民长达数年的呼吁选择了忽视,这其中或许有财政资金的考虑,但不免让人质疑,当地政府缺少让利于民的胸襟气度,也没有躬身为民服务的心态。

目前济南的黄河大桥、东营的胜利大桥已经相继取消收费,利津的黄河大桥,即便有各种苦衷不能取消收费,至少可以做到更合理的收费。

在东营市3区2县中,利津一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2020年利津的GDP为240.34亿元,在实力雄厚的东营区县中排倒数第1,但这个数据放在全省,并不算落后。近些年,利津的发展也逐渐找准定位,稳步推进,特别是因地制宜,以园区发展差异化、产业发展特色化为方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比如依托强大农业资源优势的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园、明集乡中小企业创业园和鲁北铁路物流园等。

希望利津在大步向前走,聚焦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予民生应有的关注,让民众呼声被听见、让民众烦恼得已解决,这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来源:微信公众号“山东Hi”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