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仙山”叠加甲午海战buff,刘公岛为什么游客少?|山东Hi观察

新浪山东
关注
威海刘公岛,面积3.15平方公里,近三角形,是中国沿海万千小岛中的一个,但它的知名度不输厦门的鼓浪屿,因为这里是中国第一支现代海军的基地,更沉淀着甲午战争悲壮的历史印记。
正像每个乘船到达纽约的人都会先看到自由女神像一样,来刘公岛旅游的人,最先看到的,就是邓世昌手持望远镜瞭望大海的雕像。刘公岛上有战国遗址、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此外,岛上森林覆盖率达87%,有我国首个海上国家森林公园,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去年受疫情影响,刘公岛客流量不可避免的减少。去年3月2日起刘公岛恢复开放,为了复苏旅游,推出了一系列优惠“组合拳”,如门票打了半价(61元),向山东游客免费开放一个月,并向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免费开放,但效果并不好。
去年4月16日,据《问政山东》报道,刘公岛景区一商户称,受疫情影响,景区游客从“一天三四千人”减少到了“一天一两百人”。
9月11日,有网友录了威海旅游码头的视频,称当天一个游客也没有。
相比其他景区,刘公岛在“后疫情时代”的恢复更为艰难,这既是因为刘公岛的游客以外地游客为主,也与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以刘公岛为首的威海旅游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气候条件决定了半年兴旺半年萧条的营业状况,而末端区位又决定了游人留驻时间较短。
自然区位和气候条件无法更改,但刘公岛可以顺势而为、合理开发,将其打造为“文化型生态旅游海岛”,很遗憾,刘公岛景区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尽如人意。
刘公岛最大的问题,是作为国家级5A景区,综合开发不够,游览形式单一。目前岛上的旅游仍以游览观光为主,游客来此通常只是一日游,也有人表示半天就看完了。
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不仅使游客体验打折扣,也让岛上的住宿、餐馆和别墅利用价值过小。比如说,岛上目前有家庭式旅馆,但因为一天足够游完全程,游客基本上选择返回市区居住。也正是因为开发程度不够,才会让部分游客大呼上当,比如有网友称“刘公岛上那个鲸鱼馆真骗人……唯一值得看的就是一只超大的抹香鲸标本。”
此外,刘公岛本身有很多历史、传说可供挖掘,当地民俗也十分独特,完全可以用特色节目和节庆活动来展示,目前来看也没有做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的圣淘沙,晚上有穿着民俗服饰的篝火表演,不仅可以留客,也增强了沉浸式体验,提高了游客复游率。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圣淘沙以环境为依托,旅游产品开发讲究多样化、特色化、互动性,不仅有东南亚首个环球影城主题乐园、水上探险乐园、3D美术馆、水疗世界等,还有高规格演出,比如四届艾美奖得主及拉斯维加斯Fremont演出制作人Jeremy Railton所编导的《梦之湖》。
总的来说,游客评价圣淘沙会说“好玩的特别多”、“意犹未尽”,而坐拥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刘公岛,则是一日游都绰绰有余。
刘公岛的另一问题是不够人性化,美誉度不够。比如一度最为人所诟病的游览电瓶车只能在熊猫馆下车,从其他景点下车后再上车都需要重新购票,这种半强迫的经营模式直接拉低了游客的正面评价和对景区的忠诚度,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此外,刘公岛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化程度不高,与其旅游资源不匹配,没有体现出刘公岛的特色,在质量、价格、款式等方面均有不足。刘公岛管委会应该设立专门的商贸部或者市场部,来组织这部分工作,毕竟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项目之一,占旅游购物收入的比例高达65%。
如何让旅游业复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提出,要“供给更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出台一些便民利民的措施来吸引大家出游。”
但具体到旅游产品要怎样丰富,优质服务要怎样提升,还需要每个景区根据自己的特色去琢磨和摸索。不缺故事、不缺历史、不缺景观的刘公岛,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缺的到底是什么。
来源:微信公众号“山东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