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创建文明城市,应先从恢复浮来山景区4A开始

新浪山东
关注
▴ 浮来山景区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1月,莒县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2021-2023创建周期,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毕竟,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但入围一事,却让人想起去年莒县浮来山景区的一则怪事。
去年7月,《问政山东》爆出浮来山景区门票标识不清,具体来说,就是景区石碑上刻着3A,门票上却印着4A,让游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进的,到底是3A景区还是4A景区?
被曝光的是门票标识不清乱象,而由此引发的关注才让人意识到,这处昔日的4A景区,已于2019年被降级为3A。
浮来山景区,曾是莒县唯一的4A级国家景区,与一段远古神话传说相连。
浮来山三峰中的“浮来峰”,传说就是从海上飘来的一座山。而浮来山上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等也佐证,早在4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浮来山确曾淹没在汪洋大海中。
根据《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除了悠久的历史与神话传说,这里还有树龄4000岁的“天下银杏第一树”,以及千年古刹定林寺,而定林寺正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故居所在地。
可惜的是,坐拥如此优质的旅游资源,浮来山景区却被降级,并因景区门票标识混乱问题被媒体曝光。
针对降级,景区工作人员称“是因一点小事降级了”,但山东省文旅厅给出的降级理由,是“资源保护、游览设施、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很显然,浮来山被降级的原因,涉及到景区硬件(资源保护、游览设施)软件的(环境卫生管理)方方方面,但“一点小事”的回应,则暴露出当地工作人员对降级一事不了解、不在意的态度。更令人瞠目的是,在被降级后,景区不但没有着力解决文旅厅指出的问题,促成景区回复4A评级,反而在门票上做手脚,企图蒙混过关欺瞒消费者。
按照国家现行价格管理权限划分及《山东省定价目录》规定,4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由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3A级景区门票价格由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浮来山景区此举,意味着游客花钱买了4A的票,抱着欣赏4A景区的期待,得到的却是低一级别的服务和环境设施,不得不说是一种欺诈。
更令人惋惜的是,浮来山景区坐拥“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国际绿色人文景区”等种种显赫的title,又曾被评为2005年“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但游客们的体验却差之千里,比如,网友评论“除了秋天银杏叶黄的时候去都是坑”,还有“除了一棵树,剩下的都是庙”,言谈中难掩失望之意。
诚然,浮来山景区存在着产品老化、规划定位不清晰、产业链过短等传统景区困境,但更令人侧目的,是景区缺少服务意识、缺少以旅客为本的运营思维。衡量一个景区的品质,除了本身的旅游资源之外,基建设施和服务运营在游客的复游率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一个景区如果信号不好,买个纪念品都连不上网;又或者厕所数量少位置偏,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又要排长龙;再或者夏日蚊虫不断,去一次收获一身过敏瘙痒……这样的景区,去过一次还想再去吗?
老牌景区能否保鲜?5A级景区峨眉山早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峨眉山游客画像显示,“峨眉山的游客年龄86%分布在18岁至59岁间,其中29岁是峰值。”这说明老牌景区的魅力也可以得到90后的认可,做到这一点,峨眉山靠的是文化。浮来山也有文化资源可挖,莒县也摸索着走过给景区以文化赋能的路子,比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中国传统拓印技艺培训进景区活动。但如果没有配套设施和服务意识的提升,所有这些努力只能是景区的自嗨式拔高,在旅客用脚投票的市场中只会日渐式微。
景区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而景区乱象折射出城市文明的软肋。浮来山景区曾是莒县唯一的4A级国家景区,曾几何时,莒县当地人还希望浮来山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冲击5A景区,它的没落折射出这座城市在文明创城之路上依然前路漫漫。
细节决定成败,而软环境建设、城市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莒县创建文明城市,或许首先应该从使浮来山景区恢复4A级开始。
来源:山东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