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乡村,在重构中生长——#这就是临沂美丽乡村#全国网络名人行侧记

新浪山东
关注
作者/拾冷
来源/新浪山东
侧记一: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是临沂美丽乡村#全国网络名人行,经过四天的乡村行走,从南往北,途经临沭县、莒南县、沂水县,在16日落下帷幕。不得不说,四天的行程,让全国网络名人对临沂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或者颠覆以往的认知。
在昨天的推文《在这里,遇见「李子柒」般的乡村》中提到,“在临沂,‘李子柒’般的田园生活并不遥远”,这么去说,并非刻意渲染。乡村的智慧、辛劳、韧性,无论在什么时候,总能够创造出无限的智慧、奇迹,但「重构」的过程并不容易。
也正因为“不容易”,临沂在乡村振兴的路程中,有很多故事要讲、很多精神要宣扬、很多奇迹要惊叹、很多“美丽”要品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沂蒙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正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自然风貌
在四天的行程里,虽然只走过临沭县、莒南县、沂水县,但名人团走过了二十多个地方,这些地方有企业、车间、牧场、田园综合体、村落、民宿、纪念馆等等;有本土奋斗的乡亲、“沂蒙精神”的传讲人、有外地返乡创业“新型农民”,还有非遗传承人……
从小到“全国最小、最基层”的朱村纪念馆,大到规划面积37.8平方公里的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从质朴的朱村扶贫车间,到“集油脂及农副产品加工、粮油贸易、外贸进出口、餐饮服务、商住物流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金胜集团;
从百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莫氏绒绣,到富有现代、科技、梦幻底色的”沂蒙花开体验园区”等等,我们深切的体验到临沂“美丽乡村”立体式建设的一幅幅“振兴”画卷。这其中,也印证了一句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他们是这幅画卷上的「画笔」,虽然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都聚集在临沂“美丽乡村”之上,发挥自身的优势、职能,为这里的幸福家园建设,垒一块砖,填一把柴……

侧记二:乡间的几个触动
在四天的行程,也收获了诸多的感动,或者说触动:其一,在莒南县坊前镇邬家岳河村,依托于山东乐家家纺有限公司,为解决富余劳动力,将车间送到家门口,建立生产车间、富民大院,生产的家纺用品,最终在大型商超上架。

不过,令人触动的并不在此,而在于这里的农民对生产针织品机器的熟练操作,还有技术师傅对农民工人的手把手传授,从“输血”到“造血”,乡村振兴恰恰需要这样的“耐心”。
其二,临沭县郑山街道朝露家庭农场,全国网络名人行来到的第一个地方。张华,80后,四川农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系毕业,是这个农场的农场主。近二十年在农地里的风餐露宿和探索,早已掩盖她曾是一名大学生的痕迹,反而增添了一份对“家庭农场”模式的坚定和自信。

▲临沂市临沭县朝露家庭农场农场主张华(左一)
1999年,张华在跟随家人做果蔬生意的过程中,萌生在农业领域创业的想法。2002年开始进入农业领域积累经验、常识,2007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示范基地承包了60多亩大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科学种植,再到2018年回到临沭县流转100亩土地,开始了返乡创业,被评为临沭县优秀“新型职业农民”、临沭县“十佳家庭农场”称号……
土地依然还是那些土地,但经过张华的选品、种植,结出的果实不仅能在临沭县、临沂市有极好的销量,农场成为上海市部分商超的供货商(如有幸,路过此地可以尝尝这里的葡萄、无花果)。
张华一句话,能激发许多关于农业发展的思考,“让农业回归耕之根本,让健康成为耕之使命”,如果品尝过朝露家庭农场的葡萄、无花果之后,再来品味这句话,或许就能理解,张华最初进入农业领域的“初心”,还有对果品品质、质量追求的“执念”。
其三,尹家峪田园综合体,这是临沂唯一入选“山东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项目,也入选了2019“山东首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重点旅游项目库”。

▲临沂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风貌
特别是其中的“沂蒙花开主题场馆”,将湖南卫视芒果乐园、国际太空体验中心、鱼菜共生循环农业、宝岛台湾民俗、英伦乡村美学融于一体。想到“国际太空体验中心”,在这周边的孩子至少是幸福的,能够很便捷的体验到空间站、神州飞船、潜水艇等“大国重器”的神秘,不知能会激发多少孩子的“少年梦”。
令人触动的是,这个田园综合体的国际视野、市场视野,由此带来的“逆城市化”效应,让这里真正实现乡民的“城市般”生活、农民新职业的产生,让这里真正实现回得来、住的下、不想走的“归来”效果,也让这里的人,提到故乡,提到沂水泉庄镇,不再有“乡愁”……
其四,在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中,有一座“国内最大、最全面的花生文化博物馆”,也是“国内外第一家建立花生文化博物馆的加工企业”。很幸运的,这个博物馆刚刚开馆十几天,这次全国网络名人率先“尝鲜”。置身其中,我们能够领略到“花生的海洋”,世界的花生、全国的花生,在这里一一展出,基于大数据所呈现的博物馆,让这里成为花生的“百科全书”。

▲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花生文化博物馆一角
据了解,这座花生文化博物馆总投资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看到这会想金胜集团为什么要建这么一座花生文化博物馆,我想有几个意义,一是让企业的主业更专注;二是打造“花生文化”的集大成者;三是以文化赋能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莒南花生”叫响全国。这一企业×产业×文化×农业发展思路,最大化的释放了“莒南花生”的品牌优势。
侧记三:这里很值得“回味”
提到临沂美食,多数人会想到糁(sá),还有与糁(sá)相关的乾隆皇帝历史典故,不过,除了这个,最值得说道的,还是味道不同的鸡肉的做法,比如风味不同的“炒鸡”,全国名人行走过的临沭县、莒南县、沂水县,三个地方的炒鸡味道各不相同,而且这些县域内,不同的地域,亦有不同的风味,这些“风味”足以勾起不同食客的食欲,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莒南,还有一种剒(cuò)鸡的做法,制作工艺考究精细,取材本地散养的育龄一年以上公鸡,配以大白菜心(也可用芸豆)、粉条等做成,亦菜亦汤,油而不腻,滑润可口,再配上莒南本地的烤饼、煎饼,那风味有一种“归来”的味道,亦有“温暖”的味道。

当然,除了这些美食还有清淡不腻的“全羊汤”,还有莒南驴肉,还有本地自产的板栗、果品等等。其实,说到这里,我想必会勾起很多网友对临沂美食的味蕾。
其实,笔者最想说的是,“美食”作为公共话题,每个人会有属于自己的“味蕾记忆”,而这“味蕾记忆”链接的不仅仅是一道美食,还链接的是对故乡的情愫、他乡的体验,以及对这片乡村热土的关注。恰如参加这次全国网络名人行的@潇彧先生,在离开临沂前,特意带了一份临沂炒鸡,让自己女儿尝一尝承载家乡情、儿时记忆的家乡味道……

▲临沂市临沭县冠山木屋别墅

▲临沂市莒南县石泉湖村民宿

▲临沂市沂水县雲水间民宿
除了这些,还值得说的是,这几天全国名人团体验的民宿,有临沭冠山木屋别墅、莒南石泉湖村民宿、沂水雲水间民宿,在夜色映衬之下,令人为之美色而动情:乡村原来可以这么美。
“民宿”,作为城市人与乡村的链接重要载体之一,在乡村文旅行业,已成为许多乡村发展旅游的IP。而临沂特有的山脉风光、特色民居,还有未被工业侵染的净土,外加上述的特色美食,成为沂蒙山区众多乡村创办民宿、乡村旅游的最大的优势。闲置土地、原始民居的高效利用,还有由此带来了“美丽乡村”建设,众多的乡村故事正被不断的挖掘,也留住了“乡愁”……

▲临沂市临沭岌山省级地质公园
写在后面:乡土本色×振兴元素
关于#这就是临沂美丽乡村#,还有很多「故事」要讲,临沭县、莒南县、沂水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只是乡村振兴“临沂模式”的缩影,或者是代表。
无论何种变化,临沂乡村已不是原来的模样,而是在重构中不断生长,但无论何种变化,临沂这些乡村,仍保留着「乡土」的自然本色。不过。在这些「乡土」之上,多了现代、时尚、技术的元素,而这些「元素」,恰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子之一。
「乡土」×「元素」,或许,从这其中,我们能够找寻到更多、更有特色的“临沂乡村”,就像沂蒙山地区各地的炒鸡一样,不同的地域,风味各不相同,故事也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