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 | “风”来了,济南如何逐浪?

新浪山东
关注新浪山东原创编辑/吕秀才
有人说,在工业革命时代, 我们通过思考制造机器, 在AI时代, 我们制造会思考的机器。面部识别、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虚拟助理、自动驾驶汽车……这些会思考的人工智能机器,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迈向未来的第一步。
而带来这些改变的人工智能,“就像‘新时代的电力’,带来的改变堪比工业革命。”全球最大咨询巨头麦肯锡此前发布的一篇《前沿笔记:用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报告也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文中将人工智能比作19世纪的蒸汽机、20世纪的工业制造和21世纪的信息技术,认为其将为人类带来变革性影响,且会显著提高全球整体生产力。
“占据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可以在目前基础上获得20%-25%的经济增长,而新兴经济体可能只有这一比例的一半。”
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的确像电力革命、互联网革命那样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目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对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许正是基于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重点关注布局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顾名思义,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的权限,而这也意味着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试验区将会有更大突破。
试验区,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从而引领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去年2月份,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 图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而就在今年的3月9日,科技部再次发函支持济南、西安、成都、重庆四座城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上此前获批的北京、上海、合肥、杭州、深圳、天津等6座城市和浙江省德清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增至11个。
值得注意的是,济南不单单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还是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2019年),而在国内能同时将这两大国家级AI重大战略“组团”收入囊中的,有且仅有上海、深圳和济南,济南在国家AI战略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人脸识别、手机及智能家电、地图导航、智能家居……我们身边的这些AI黑科技无一不在告诉我们,AI浪潮正席卷而来。浪潮之下,此次为何是济南、西安、成都、重庆四城拿到了乘风破浪的船票?“国家意志”为何选中济南?面对AI浪潮,济南又该如何“逐浪”?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01 入围指南
此前,在科技部2019年8月份发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曾提出到2023年,全国将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
而就在济南、西安、成都、重庆四城“雀屏中选”之前,全国也有且仅有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十六个字背后代表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济南、西安、成都、重庆四城入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打开这份《指引》,能够一窥一二。
在《指引》中除了列出试验区需具备产业基础较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基础设施健全(拥有数据平台、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科教资源丰富、支持措施明确这些基本条件外,还提到,“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兼顾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综上不难看出,国家考虑设立试验区,除了基本条件外,更为看重试验区对区域发展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即“服务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而在我国东、西、西南地区的这三大省会城市和一个直辖市中,济南属于京津冀地区,西安、成都、重庆属于需协同发展的中西部地区,每一座城市在国家发展大棋盘中都是重点区域的精准布局。
此外,成都、重庆同属国家重点打造的成渝经济圈,西安试验区有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济南则是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山东是中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试验区的背后是人工智能这一“国之重器”的国家战略布局。
02 占得先机的“秘诀”
与此同时,从科技部网站公布的支持济南、西安、成都、重庆四城建设试验区的公函中,我们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这四城占得先机的“秘诀”:
首先是济南,明确要求其“发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算力基础和数据资源雄厚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攻关,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大成果转移转化力度和产业集聚,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农业、交通等重大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算力基础和数据资源雄厚”、“创新应用”、“智能化转型升级”这几个关键词,几乎囊括了济南此次被国家点名的原因和任务。
其次是重庆,其实重庆入选看似意外,实则情理之中。
老牌工业城市重庆,产业链齐全,并且这几年一直在着力推进智能化转型。在2019年由众诚智库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发布的《2019先进制造业发展白皮书——先进制造业之人工智能驱动力》中,重庆凭借政策支持、人才供给、应用创新等优势跻身前十。而人工智能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海云数据、创新奇智、科大讯飞等“入局”重庆,也使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如虎添翼。
第三是成都,说实话,成都入选并不奇怪。作为国家IT产业重要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城、首批智慧城市、信息消费和信息惠民试点示范城市,成都一直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随着摩托罗拉、阿尔卡特、西门子、爱立信、西门子、慧普、中兴、华为、富士康、Intel、Gameloft、美国新蛋、联想、盛大、腾讯、迈普等知名企业纷纷“花落”成都,成都人工智能动力十足。
最后,谈到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打造硬科技之都的西安,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重点布局城市之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让西安在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目前西安的15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涵盖了人工智能各主要产业领域。此外,随着阿里、京东、360、科大讯飞、比亚迪、海航、吉利、华为等行业巨头先后落户西安,西安试验区可谓实至名归。
总体而言,在试验区要么必须需要具备人工智能先发优势,要么便是行业头部企业总部所在城市,要么必须具备雄厚的资本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济南、西安、成都、重庆四城能拿到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船票”,殊为不易,如今集齐“天时地利人和”的四城能否乘风破浪,再创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03 庞大市场“蓝海”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加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巨大这一事实,几乎众人皆知。但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
2017年国务院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几乎给出了这个问题的“官方答案”。
《通知》不仅提出“对人工智能重大任务和重点政策措施,要制定具体方案,开展试点示范”,随后2019年第一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北京成立;还正式明确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将其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预判为2030年的10万亿元。
其中,第一步就是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第二步,是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04 济南的AI“航空母舰”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蓝海”,济南此次能成功入局,究其根源,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和智慧名城,济南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为其铸成了一艘能够乘风破浪的AI“航空母舰”。
首先,政策给力,济南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迎来政策“红利”期。
在各省市为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各展神通之时,为了抢占先机,济南先后出台《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组合拳”,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夯实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实现‘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良好生态,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其次,济南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等领域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除了“政策红利”扶持之外,济南此次能成功拿下试验区“船票”,雄厚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实力可谓功不可没。截止2019年5月,济南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双双突破3000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全省的半壁江山,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发展更是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都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具体而言,截止2019年5月,济南已形成了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产业链内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600个亿,尤其在人工智能计算方面,国内超过50%的AI计算力由济南提供。
最后,济南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迸发澎湃动力,催生成果转化。
从创新平台载体来看,截止2019年5月,济南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涉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平台有53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9个、软件工程技术中心27个。此外,济南还拥有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合,为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研究、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上述三者之中,“平台”可谓驱动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动力,“基础”则是支撑其发展的“产业航母”集群,如将济南人工智能产业比作航空母舰,那么毫无疑问,加入“政策”的发展引擎后,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已爆发出更加澎湃的动力,在人工智能探索发展的航程中乘风破浪前行。
05“逐浪”路线图
AI浪潮之下,如何“逐浪”而行,济南2019年底发布的《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给出了具体的路线图。
其明确到2022年,济南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要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水平全国领先,产业生态与创新环境基本完善,智能产业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智能产业集聚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具体来说,届时将实现推广100个应用示范项目,引培10个以上领军企业,建设一个开放创新平台矩阵,布局下一代基础设施,集结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全面推动“AI泉城”行动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路线图”还提出将打造以三个集聚区、多个产业园为主体的“三聚多园”空间格局,全力打造自贸试验区人工智能岛核心地标,推动高新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两大产业集聚区发展,支持齐鲁软件园、人工智能产业园、齐鲁识别谷、智能计算产业园等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引领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化能力、应用水平、辐射能力步入国内前列。
在此前公布的济南2020年总投资达13795.1亿元的27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基建”项目打了头阵……而在这波“新基建”浪潮中,各行业产业正呈现智能化趋势,掀起新一轮数字经济迈向智能经济转变大势。正如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所言,“新基建是让智能经济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舱”。
总之,在这波“新基建”和AI浪潮双重引流下,“逐浪”的济南,终于可以在国家级AI重大战略的政策“东风”之中,破浪前行。
图片综合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官网、济南日报等
(本文系新浪山东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浪山东头条 ID:xlsdly”获取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