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嘉泰交通设备:满满都是黑科技 智能高铁“座上宾”

新浪山东
关注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通车,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当旅客坐在飞驰的列车上时,他们可能不知道,列车上舒适的座椅,有一部分来自位于菏泽高新区的山东嘉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为什么这么牛?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全省中小企业的“隐形冠军”的?近日,大众日报王兆锋记者来到嘉泰公司进行了蹲点探访。
创新发展:丰富产品类型和档次

1月9日,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有序摆放着已完工的成品座椅,乍一眼望去,与普通车用座椅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
“这些座椅都是防火、减重的,镁合金的材质,让高铁更轻、更环保,这些三联的三人座椅毛重才60公斤。”跟随嘉泰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磊的步伐,记者了解到,这些高铁座椅果然不一般,小小的一把椅子中涉及的专利多达二十多个,无论是旋转支架还是脚踏,都是“科技含量满满”。

商务座椅更是令人大开眼界。在高铁商务座椅的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半人高的机械台上安装架构,记者发现,小小的座椅内,可谓是“五脏俱全”,密密麻麻的零件、线路,让外行人看得眼花。“高铁商务座椅不仅具备坐、躺功能,电动控制操作,而且坐姿到躺姿可随意调节。”张磊说,“我们的产品,丰富了很多应用的功能,包括座椅的通风,加热按摩及互联网和手机互联等各项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们取得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高级修资质。这意味着,在高铁座椅市场趋于饱和的形势下,我们打开了座椅检修和高级修市场。”张磊说。
行业唯一:获全系产品供应商资质

“我们成功重要一点是,瞄准市场的需求,针对市场蓝海,开发质量过硬的产品。丰富产品类型和档次,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座椅,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张磊介绍,高铁座椅市场,曾经被上海两家企业垄断十多年。嘉泰公司瞄准这一市场,通过不断创新,努力攻克“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在产品开发设计、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得到客户的认可。
“2019年,我们完成京张高铁商务座椅和客室座椅的设计开发验证工作,并批量交付座椅3标准列,得到乘客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好评。”张磊自豪地介绍。
嘉泰公司是不折不扣的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主要供应商务座椅、客室座椅、城际列车座椅,在高铁座椅生产领域,全国有资质的企业仅仅有三家,嘉泰名列其中,而且是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全系列轨道交通座椅产品供应商资质的企业。
这家企业历经四年发展,申请22项发明专利,还有15个专利正在申请中;去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比上年翻倍;2019年,新造市场占有率(新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商务座椅为64%,客室座椅为33%。全年共向中国中车各个主机厂交付商务座椅152标准列,一等座椅173标准列,二等座椅90标准列。
2019年,上市公司华铁股份,已收购嘉泰公司51%股权,使嘉泰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政府扶持: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嘉泰公司用4年的时间,成长为“隐形冠军”,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不可少。
由于以前的遗留问题,嘉泰公司的房产证没有办理下来。在华铁股份收购时,没法核定固定资产。菏泽高新区管委会特地给华铁股份出函说明情况,打消了华铁股份的顾虑,使上市并购顺利完成。在嘉泰公司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菏泽高新区管委会积极组织企业与银行、风投对接,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嘉泰公司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一个“烦恼”就是周边的配套企业跟不上。“我们实现了零部件的自给,使成本降低了30%。但这些零部件的供应商多在南方。下一步,我们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当地带动起一个产业链。”张磊介绍。

目前,菏泽的机电设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特别是菏泽高新区的高铁航空座椅、高铁刹车片、高铁减震器等项目实现了“无中生有”。“机电设备制造产业,要立足技术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和产品体系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和智力支持,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形成规模、迈向高端。”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说。
来源: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