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 | 专业、精致、特色: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营商”之变

新浪山东
关注△ 这就是山东△

作者 | 拾冷 设计 | 刘蒙蒙
来源 | 新浪山东头条(ID:xlsdly)
如今,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下文简称“保税港区”)已经进入“秒批”时代,“营商”之变,这让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审视保税港区的窗口。从盐碱荒滩的“零”基础,到现在正迈向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区,从建设开始,便注定“不凡”,而为了“不凡”,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据了解,到今年,保税港区已建设27年,在2008年9月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保税港区正式登上改革最前沿的舞台。到目前,这里已是世界级集装箱大码头,为青岛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码头

这里,也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之后我国第8个保税港区。“8”,一个“好运”的数字,梳理保税港区自批复以来近11年的发展,这里始终与“好运”同行,软硬件的持续换代升级,为青岛以及山东迈向全球画上了浓厚一笔。
从青岛1898年开埠回望,120余年的发展,成就了如今的青岛。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从历史角度审视保税港区的发展,漫步这里“世界级”的大码头,总令人热泪盈眶。
探寻保税港区走过的路,“专业、精致、特色”的营商环境,让每一天的变化,都印记在这里。翻阅曾经的黑白图片,再览今日之影像,这般富有色彩的发展场面,见证了时代。如今,这里不仅是青岛、山东发展的一点,也是全球发展的一点,而这一点,也将会载入史册。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01
往事可以“回味”
回顾历史,探寻轨迹,保税港区的发展,每一件“大事”,都值得回味。
2009年9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期)正式封关运营,成为我国唯一一家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要求,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临近港口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和率先享有集港口作业、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和港航服务等四类功能,与出口入区退税政策的特殊经济园区,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增添了一个强力助推引擎。
2018年7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三期)正式封关运营,对未封关区域与港口创造性地进行了全面整合优化,将特殊区域功能政策覆盖至世界最先进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并置换出商务配套区网外运作,促进港城深度融合,为新模式、新业态落地提供承载空间。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自动化码头
(来源:经济日报)

2018年1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目前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也是集国际物流、国际贸易、采购配送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最高形式。2019年11月8日,海关总署批复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验收合格,标志着青岛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关运作,这里,成为青岛片区的重要政策载体和平台支撑。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青岛片区包含青岛前湾保税港区9.12平方公里,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2.01平方公里。作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迎来新机遇,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来源:中国·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官网)

通过梳理会发现,在近11年中,对这里的描述,相继出现了“唯一”“世界最先进”“开放层次最高”“高质量发展”“国际一流”等类似词汇,无论是全国,还是全省,保税港区始终处于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据了解,“区港联动”与“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港区转型”,这些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设想,青岛保税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前身)是这个课题的提出者和推动者。
从提出“话题”到“批复”落地,再到近11年的发展,保税港区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从“设想”开始,便把目光放在全球,且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并不容易”是值得的,青岛西海岸综保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的升级或落地,也说明了保税港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来源:中国·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官网)

不过,对保税港区而言,是一个新开始,且对未来发展的意义,并不亚于“自由贸易港区”话题的提出与推动。这里将承载青岛乃至山东,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承载着青岛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重任。
从无到有,是一个“攀登”,那么从“有”到“优”,同样是一个“攀登”。这是一个“耐力活”,而且也是一个“精细活”。恰如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金花所言,走出特色、凸显专业、服务精致已经成为世界港区发展的共识。而要做到这几点,“营商环境”的改变,可以说是保税港区“集美貌与才华”之后的一个突出点。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来源:中国·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官网)

02
“秒批”背后的改革魅力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
这让保税港区人深受鼓舞,每一个人都参与保税港区的建设,将自己融入新时代的建设,我想,这也是保税港区为何这么“拼”的逻辑所在,也是愿当“店小二”“保姆”的逻辑所在。
8月13日,全国首家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在保税港区正式上线运行,企业设立登记真正实现了全程“零跑腿”“零见面”“零人工干预”。“颠覆”、24小时“不打烊”,是这个系统的关键词,从电脑系统自动智能审批替代传统人工审批,标志着企业设立“秒批”时代的到来。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智能登记系统

除此之外, “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一窗式”受理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联审联办机制,简便、快捷、有效的申诉平台,在这里群众与企业能享受到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务。
据了解,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西大门南侧的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内,设置了办事窗口49个,入驻17个部门和单位,可受理383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在青岛市率先实现办税服务、市场准入、社会保障、投资建设、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六个业务板块全域全量入驻政务服务大厅,以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实现“一站式”“一门办结”。
而“一窗式”受理,则重点在市场准入和投资建设领域打破行业和部门的分割限制,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把一个审批事项涉及到的多个部门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实现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窗式”受理,对企业、群众,犹如进入了一个超市或餐馆,满载而归,饱腹而去,极大提高了办事的便利化。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税官零距离”体验

其中,在税务方面,目前保税港区已经全面推广电子税务局,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轻松办理90%以上的涉税业务;另外,将办税“最多跑一次”事项扩围至600项,实现90%以上《纳税人办税指南》中所列事项一次办理;上线发票邮寄服务,纳税人通过手机税税通和电子税务局线上申请发票邮寄到家;对大企业则推出“应急1小时”“一对一”等个性化服务。
专业、精致,把服务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便是保税港区营商环境的“新生态”。这已不仅是制度的创新,而是服务理念的变革,而这也是保税港区能够超前行动、勇于开拓的思想保证。
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未来势必会进入“无人区”,没有先例、没有经验,那如何才能走出保税港区特色之路,我想,以这样的理念,这里必将会给出答案。据了解,截止到10月31日,保税港区上线智能登记系统仅两个月,已有70余户企业自主选择通过智能“秒批”方式完成设立登记,在完全符合“秒批”登记条件的企业中占70%。我想,这样的速度,保税港区对企业的“虹吸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带一路自贸驿站”
(来源:新华社)

结 语
今年下半年,保税港区利好不断: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落地实施;海关总署批复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验收合格;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
可以说,保税港区已成为中国功能政策最完善、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开放前沿之一。比如,自贸区成立以来,截止到10月底,前湾保税港区和西海岸综合保税区累计新增企业300余户,同比增长近20%;新增资本总额逾203亿元,同比增长84.93%。
▼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
(来源:人民网)

从硬件到软件,从软件到硬件,一流的港口技术、物流仓储等,创新的行政服务,在相互碰撞中,不断改造升级,让保税港区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先进的巨变。特色、专业、精致,有了这样的态度与逻辑,使得保税港区有能力、有耐力屹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地。
回望历史,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德国租借青岛时期,近130年之后,全球首创“氢+5G”世界级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重新定义了港口未来。而坐拥世界级码头的保税港区,在这里已经跑了近30年,已令世界瞩目。如今,在各项政策加持下的保税港区,正用自己的制度、模式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未来如何,让我们静静期待。
编辑 | 寒江客
图片综合网络 © 新浪山东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