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山东NO.15 | 聊城“江湖”风云

新浪山东
关注△ 执新浪之笔,讲山东故事 △
· 编者按
文化之美,塑造了新时代的“山东之美”。在山东,有山、有水、有圣人,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脉的儒家文化,在16地市,亦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它们构成了每一座城的文化谱系,也构建了每一座城的独特气质。文化的惯性,以及由其构建的IP,正成为一座城市崛起最有力的“内生动力”,而这“内生动力”即来源于每一座城对“原典”文化的挖掘。
2019年,在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即将启幕之际,新浪山东重磅推出 [原典山东] 深度原创专栏,以点带面,梳理山东16地市的文化“内核”,发掘每一座城独具特色的文化IP,阐释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文化中感受“灵动”,在城市中感受“凝重”。
作者 | 葛晓璇 设计 | 刘蒙蒙
来源 | 新浪山东头条(ID:xlsdly)
01 运河拾遗,因水而兴
说起聊城,起初一些外地人并不太熟悉,不过,家喻户晓的《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名著中描述的许多“江湖往事”都发生在聊城。聊城是一座文明古城,其江河湖水众多,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随着文化传播,聊城的各类“江湖名号”也越来越响亮。
聊城,素有“江北水城”、“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主要是因为聊城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仅聊城市区,湖、河水域面积就多达13平方公里,占城区的1/3。就连“聊城”,也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民间还流传一句话,讲的是“南有西子,北有东昌”,意指聊城东昌湖堪比杭州西湖。东昌湖乃是始建于北宋的护城河,又叫凤凰湖、胭脂湖,别称分别源于神话故事和《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坐落在东昌湖中间的是东昌古城,东昌古城中央是光岳楼,乾隆皇帝为其御笔题名为“天下第一楼”。如此看来,东昌湖城水相互环抱的景致,也恰好诠释了聊城作为“江北水城”的内涵。
如今,聊城“运河古都”的“江湖名号”频频“刷屏”。实际上,聊城因水而兴,明清时期,依靠丰富的水资源,聊城运河漕运迅速发展起来,堪称“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聊城也因此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
京杭大运河中,聊城境内段称小运河,自阳谷县张秋镇入境,至临清入卫运河,境内段长97.5千米,流长39.26千米,流域面积285平方千米。大运河贯穿山东境内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五市,山东段处在京杭大运河中部,融南会北的中心位置突出,聊城也因大运河而更加兴盛。
为了展示好传播聊城的运河文化,聊城建起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全方位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反映和展示运河的古老历史、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馆内还时常举办展览、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不仅如此,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规划和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全面普查运河山东段河道和水工遗存,运河附属建筑,以及沿线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推动了对运河文化的保护。
今年6月份,山东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也正式发布运行,它由聊城大学 运河学研究院研发。数据平台通过对运河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数据保存、资料共享等,来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并通过设立大运河文化网,满足各界对地方文化建设、学术研究、资料查阅等的需求,达到文化传承和利用的功能。
02 文化璀璨,源远流长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时,水资源对的人们显得格外重要,聊城的多水的特性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所以聊城自然是少不了“江湖故事”,这一点或许从开头所述的名著中就能领略到。这些故事也给聊城的景点显得妙趣横生,所以不管是武松打虎的阳谷景阳冈,还是斗西门庆的阳谷狮子,这些都成了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景点。
除此之外,聊城藏书珍贵丰富的海源阁、临清钞关、清真寺、高唐柴进花园等都是有趣的“宝藏”景点。在这其中,临清钞关的意义非凡,它不仅雄踞全国八大钞关之首,还是我国唯一一处钞关旧址。
明朝宣德四年,临清钞关设立,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钞关,指的是专收钞票的关卡,相当于税收,那时,明政府还专门印制了“大明通行宝钞”。临清运河钞关也成为研究漕运历史、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对税收制度也具重要有科研价值。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临清还兴建了一座九层高塔,名为临清舍利宝塔。虽名为“舍利”却没有舍利子,兴建之初是为了改善临清的风水,后来人们也常来祭拜,因此也称“风水塔”。舍利宝塔还与北京通州的燃灯塔、浙江杭州的六和塔、江苏镇江文峰塔并称为“运河四大名塔”。
除了宝塔,聊城还有神庙。聊城东阿县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各种各样的名贵药材,药王庙就坐落于此。东阿县是远近闻名的“阿胶之乡”,阿胶生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前历史,古时东阿阿胶也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每当阿胶开始提炼前,都有提炼师傅要到药王庙祭拜,保佑阿胶质量上乘,熬制顺利。后来,当地还建起了东阿阿胶城,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像如临清贡砖烧制技艺、聊城杂技、查拳、肘捶、郎庄面塑、葫芦雕刻、东昌府木版年画、张秋木版年画都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阳冈陈酿酒传统酿造技艺、茌平剪纸、柳林降狮舞、柳林花鼓等入选了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聊城不仅文化古迹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还非常注重文物保护与传承。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临清运河钞关、光岳楼、山陕会馆和三国时期的曹植墓等,都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专门的保护与定期修缮,对于文化传承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文博会等文化活动是全面展示城市形象、弘扬传播文化的良好平台。在9月19日起举行的第八届山东文博会上,聊城就积极投入其中。聊城展区精选了临清三合色织布、阿胶系列产品、东昌葫芦、“聊•胜一筹!”品牌农产品等特色的产品,展区面积达到390多平方米。
近年来,聊城还积极探索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聊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体制机制、资金扶持、税收贷款、年度考核等方面,引导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在政策的加持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之下,聊城的文化产业将稳定发展,聊城的知名度也随之提升,文化品牌及历史古迹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让更多人听闻了聊城的“江湖传说”,进而来到这座文明古城一探究竟......

编辑 | 澍野 审校 | 拾冷
图片 综合网络
© 新浪山东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