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 | 孔子:穿越千古熠生辉

新浪山东
关注
(本文字数约3800字,预计阅读10分钟)
在刚过去的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路透社等89家媒体,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此次开放日中山东代表团的表现和以往有些差别。
所有团员站着回答记者的提问。站着回答问题,无形当中拉近了与记者之间的距离,站着回答问题也代表一种信心和底气,站着和坐着回答问题,一字之差却代表一种风气的转变。
开放日记者登记处,还给记者朋友们推介了齐鲁风韵的“礼包”——手提布包。里面有线装的《论语》《孙子兵法》《考工记》,一套主题书签,中英版本的《魅力山东》图册,带有“孔子故乡中国山东”的宣传片的U盘。
这无疑是借助中外记者传递“山东声音”。
1
在山东对外宣传中,孔子无疑最有分量。从“一山一水一圣人”“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到沿着“一带一路”铺展开来的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再到2019年山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扩大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力,办好第九届世界儒学大会,打造世界儒学中心”,占据“C位”。

△孔子圣像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就成为中华文化圈里绕不开的一个人,他的思想和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至今影响着我们。
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前后,济宁市会举办盛大的节庆活动,期间的“重头戏”就是祭孔大典。
需要指出的我们今日所提纪念孔子,学习孔子智慧和孔子的思想还是有些区别的。
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之一,不同人对其思想有不同的解读,根据中学阶段通行的历史教材所述,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此外,“仁”“礼”之外,孔子在教育上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经济上有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孔子博物馆两书画展
孔子的智慧自然是源于孔子的思想,但是其精华部分。根据孔子博物馆对其的描述,孔子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明遗产。孔子的智慧始于“仁”,依于“孝”,而成于“礼” 最终的政治理想是达到“大同社会”。
国学大师林语堂就在其文集《孔子的智慧》一书中谈到了,孔子的封建思想虽已陈腐不切实际,孔子主张的个人道德修养,仍是今日社会生活上所不可或缺的。这是孔子学说的伟大价值。
研究孔子的部分学者如常彦就在其刊文中提出学以致用、志于学习、德育为先等孔子的十条教育智慧,并提到,“(孔子教育智慧)在相距二千五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还是最为科学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2
如果你到济南,恰好你又是老师的话,走在济南的街头与人交流时,常会惊讶,怎么都知道你是老师。“老师儿”,实际上是日常用的称呼,和身份、地位无关。
“老师儿”的称呼由来已久,而追究源头,和孔夫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央视中秋晚会曲阜会场
“这里的‘老师’实质是一个文化符号,通过这个符号,可以管中窥豹,身临其境地感受济南乃至整个齐鲁大地的文化氛围”,曾任济南市文联主席的邹卫平就表达这种看法,“济南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固守着齐鲁儒家文化的道德底线,汲取了作为职业的“老师”中的道德因素,自然而然地嫁接到现代生活的习惯中去,实现了‘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尽管,有些人谈到孔子对当下的影响指出有糟粕的地方,比如等级观念,贵贱有序,但类似孝道以及是非观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受儒家思想和孔子思想影响比较深的齐鲁大地,重孝已成为山东人的优良品质。《论语·学而》篇提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孝仍然是备受推崇的优良美德,已成为一种“烙印”,由父传子再传孙,并将一直延续。
时至今日,在“四德榜”推选中,孝德仍位居其一,且是其他几德的重要参考。饱受诟病的“厚葬”风气,近些年已有了改善,时代在变,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不变,这也是孝道的重要体现。
黑格尔曾提到,“中国这个文化大国是纯粹建筑在孝敬这一道德基础之上,国家最为本质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孔子博物馆
除了在孝德上,在个人道德上也给了我们重要启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文言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要有自知之明;“爱人”,自爱,爱护别人……
尊儒,尊孔,并不显迂腐,相反它既是一种感恩和缅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
前文提到的孔子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34届,足可见孔子穿越千年魅力依旧在。
去年9月26日,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嘉宾及中外媒体记者等参加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尼山论坛已成为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

此次孔子文化节有开幕式、第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祭孔大典、中国研学旅游国际营销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国际研讨会、首届山东儒商大会嘉宾东方圣城行等6项活动。
不仅涉及文化领域,教育、商业、旅游等领域都有所延伸。一大批孔子研究所、孔子文化公司、孔子商贸城、孔子国学馆等相继出现,成为独特的“孔子热”。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学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近期热议的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就设有意大利最大的孔子课堂。而借助孔子学院,山东于去年8月举办首届全球孔子学院文化旅游推广峰会,推动山东文化旅游发展。

除此之外,部分专家、学者就当前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建议借鉴孔子的思想智慧帮助解决。
杜金在其刊文里就提到,孔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空灵,是至善人生理想的践行者。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人活着因精神而高贵,因灵魂而快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对于物欲横流的社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个人意识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和主流思想,而集体意识日趋模糊,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反思人本身的行为,并反思现有的文化氛围,并且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中发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项波在其文章里也提到,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助于解决当前发展遇到的问题。
4
曾经,他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如今,他的思想和智慧照耀着这片土地。
儒学为孔子所创,孔子故后,儒分为八。其中最有学术成就且对于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孟子、荀子。
孟子学说重点在“仁”,荀子学说重点在“礼”。荀子之后是韩非,他是公认的先秦法家集大成者,他师从荀子,苦读儒家学说,研习仁义礼治,韩非子习于儒门却不拘泥于儒门之学,虽为法家但不局限于前辈法家之法。

△ 孔府档案展厅
后世又诞生很多大儒,如朱熹、张载、王守仁、顾炎武等人,他们的优秀思想一同汇聚,既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孔子思想的丰富。当下,我们又借助孔子学院、孔子文化节等方式继往开来。
“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需求,展示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规律性和创造性,才能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转化发展,儒家文化重放熠彩》一文就提到,“‘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衰败出自文化,成功也出自文化。”
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与会者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而随着今年山东两会提到,“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档案馆建设。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开展好文化惠民消费季、齐鲁阅读季活动”“打造世界儒学中心”,组合拳配套优质牌,山东行稳致远……
山东打好孔子文化、儒家文化这张牌,既是继承优良传统的文化责任也是推陈出新,构建山东名片的现实需要。
参考期刊文献:
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常彦。孔子的十大教育智慧[J]。甘肃高师学报,2018,23(6)
慈秀秀。孔子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0)
杜金。孔子思想的当下解读[J]。文学教育,2010,0(12)
项波。论古代孔子仁学思想及当代现实意义[J]。黑河学院学报,2018,9(7)
文 / 刘培省 设计/刘蒙蒙
审校 / 寒江客、青稞 编辑 / 王晨
图片 / 文旅山东、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