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蓝天!滨州市打造临空经济新高地

新浪山东
关注在2020年12月30日前,滨州大高机场对大多数滨州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自2020年12月30日开始,有关大高机场的好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入人们的耳朵里。这天,滨州大高机场首航仪式举行,一架轻巧的DHC-6双水獭飞机载满乘客从大高机场一路向北,降落在北京密云穆家峪通用机场。这次首航,标志着滨州结束了没有民航飞机通航的历史,正式跨入航空时代。滨州大高机场成为省内第一个开通短途运输业务的通用机场。

与此同时,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分别与清华大学河北研究院、滨州学院、滨州市交运集团进行签约,下一步将在产教融合、航空物流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今年1月8日,滨州大高机场开通烟台蓬莱机场往返航线,执行飞行任务的是小型飞机为瑞士产PC12机型,同时开通了飞往日照的航线。“滨州大高—烟台蓬莱”、“滨州大高—日照山字河”2条“环鲁飞”航线的开通,将为滨州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快捷、高效的“空中桥梁”,为“富强滨州”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滨州直飞北京,打动了深圳企业家 成为滨州招商引资的一个加分项。
“我们知道,滨州有港口有机场,高铁时代要来了,1小时到北京,20分钟到济南,辐射的国内市场将会非常大,这是国内大循环;同时,滨州邻近日韩,而日韩是全球轻工电子的龙头,我们有很多的科技和资源供给就来自那里,这是国际大循环。也就是说,滨州可能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双循环的一个核心节点。再一个,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毕竟是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同时滨州的职业教育优势明显,不仅能给我们提供技工,还能提供管理层的人才储备,让我们不再发愁人才流失问题。”一位在深圳的企业家这样说。
航空运输既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滨州航空事业发展起步较早,2003年开始,启动建设滨州大高通用机场,2004年5月26日正式通航运营,大高机场地处北京、济南、青岛三大航空港的中间地带,地势开阔,自然及空域条件有利于各类飞行业务开展。
今年投资8000余万元对机场跑道、空管、气象设施及园内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了航站楼,现在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首家实现仪表飞行及开通短途运输业务的A1类4C级标准通用机场。目前现有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山东南山国际飞行学院、领航通航等单位长期驻场开展飞行员培训、空中游览等通航业务。200余人长期驻场培训飞行,已持续四年在飞行小时、飞行架次分别突破3万小时和8万架次,飞行量全国领先。

近年来,滨州市飞行培训与航空职业教育双力齐发,航空教育培训基础优势明显。
滨州学院作为全国首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本科院校,为滨州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0年,学校聚焦民用航空这个“特色点”,持续推动学校航空办学。积极推进航空内涵建设,努力做大做强航空特色,航空类专业(方向)达 27 个,另有 25 个专业(方向)积极向培养航空人才转型。
后期,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将与滨州学院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飞行器制造和维修、地勤服务、科创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多形式的深度合作,努力打造校企紧密结合的创新示范区。
山东省北镇中学与2012年被空军政治部确定为山东省首届航空班教育试点学校,是全国16所重点高中建立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的发展,确定了“货运分拨+客运+临港经济”的发展方向。伴随着大高机场开通运输航线,架起了滨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梁。

目前,大高机场已具备升级改造为民用运输机场的基础和条件,滨州市将全力支持大高机场纳入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加快建成民用运输机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制造、培训、旅游、物流五大航空产业,打造客货并举、陆空联运、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空港经济区。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要启动大高通用机场升级为民用机场。现在省交通厅已经初步同意把大高机场列入山东省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同时,列入了交通部的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预计在十四五中期,国家民航总局的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有望进行调整,我们争取在十四五末启动大高机场升级为民用机场工作,将来我们出门即出发,乘飞机远行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市政协委员、滨州市交通局局长吕明涛告诉记者 。
此外,滨州市将积极对接飞机制造企业,大力发展航空器制造、零配件制 造、飞机维修等产业,加快形成以制造和运营为核心,向研发设计、保障维护、现代服务等全产业链延伸的高端产业体系,打造航空产业示范性园区。并加强发展航空培训、航空物流等产业,努力把滨州打造成国内重要的民航高端培训基地。在未来,把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建成五基地一小镇——通用航空制造和服务基地、综合性航空器维修基地、飞行员培训基地、航空展览科普和旅游基地、航空物流基地、大高航空特色小镇。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