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滨州

山东滨州博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的前世今生

1870年前后,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自然灾害频发,以艺谋生的人渐增,他们学唱当地流行的杂曲小调和“打坐腔”,四处流浪,以艺乞食,较著名的有孙中新、张连信等人。他们在“化妆扬琴”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革,使曲目既有较复杂的乐队伴奏,又有简单的武打场面,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吕剧的雏形。

吕剧产生以后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活泼、朴实优美的演出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因此,演出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初,孙中新、张连信收博兴县吕艺镇刘官村的张兰田、徐振同等为徒从事演出;杨长兴、王乐堂等9人组成了“顺和班”在济南新兴市场“路生茶园”演出;1920年,另一代艺人张传海、张明然、张传河等组成“义和班”和“庆和班”。

至此,吕剧角色行当发展到生、旦、净、末、丑诸行并茂,基本唱腔已固定在“四平”“二板”“流水”“娃娃腔”等样式上,吕剧发展成剧目繁多、内容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的剧种。

1955年底,博兴县人民政府在业余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博兴县人民吕剧团”。1958年,该剧团上调山东省惠民专区,定名为“惠民专区吕剧团”,就是现在滨州市吕剧团的前身。1958年7月,为了纪念吕剧在当地起源,博兴县人民政府在刘官村、马家村、夹河村一带设立“吕艺乡”。2002年,博兴县吕剧团正式成立。

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

来源:博兴文化旅游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