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效明显
4月27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公布了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阳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今年全省唯一获批国家级创建资格的产业园,至此滨州市国家、省、市产业园数量分别达到2家、2家、6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园数量全省第一,滨城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中期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

近年来,滨州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着力发挥产业园集聚要素、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作用,强化产业园联工促农、联城带乡的桥梁纽带功能,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创建成效明显,为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强化种养加有机结合,加快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以规模种养为基础,进一步发挥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加快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产值优势。2019年国家现代产业园总产值93.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93.1%,出口创汇6558万美元;省级产业园平均总产值41亿元,农产品加工转换率82%。
科技支撑不断强化。与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合作设立研发平台数量达到21个,良种覆盖率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7%,先后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1项、进行重大技术革新16项,1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新品种审定、2个玉米新品种通过省新品种审定,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年培训1万余人次。

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大力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园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比例达到89.3%,绿色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1.7%,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分别达99.5%、42.6%、44.8%。
联农带农日益紧密。通过就业带动、订单农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长期享受持续稳定的收益,产业园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建园宗旨得到进一步体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7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890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0%以上。
今年新获批创建的阳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肉牛特色这一支柱产业,以培育“阳信牛肉”品牌、打造“世界牛谷”为目标,逐步完善形成了“粮改饲种养结合+粪污循环利用+肉牛屠宰加工+冷链物流+连锁餐饮+精品包装+皮革加工+生物医药+牛文化创意”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可带动7万人就业。
来源:滨州农业农村

